2023-11-27 15:41:20 田苗 王宏进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随着城乡经济不断发展,社区治理工作更需精细化管理。今年以来,沙河路街道榆康社区按照区委、区政府推进“多元共治+一社区一特色”建设总体要求,聚焦居民所需、所求、所盼,以坚持整体治理为理念,以提质增效为抓手,不断夯基础、补短板、提服务,延伸社区治理的空间向度,创新“智慧蜂巢养老”模式,打造社区便民驿站,实现区域化共创、精细化共治、智慧化共管、多元化共建、人文化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记者走进沙河路街道榆康社区看到,辖区网格员正组织“蜂巢”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队走访入户,与高龄老人们交流谈心,实时了解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认知上的困惑,纾解心理上的问题,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携手互助,共同撑起他们的幸福晚年。
“我加入社区的养老互助队已经5年了,自参加活动以来,我们一直推行让60岁老人帮助80岁老人的互助方式,经常会入户帮助空巢老人或者贫困老人,陪他们聊天、唱歌,也会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我觉得这个方式很有意义,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我希望在自己80岁的时候,也有人能这样帮助我,用爱传递爱,让爱一直延续。”榆康社区“蜂巢”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马香梅说。
据了解,榆康社区常住老年人769人,70岁以上老年人占77%,为了改善辖区高龄、失独、空巢、独居、残疾老人的生活,社区组织辖区退休低龄老人,创新成立了“蜂巢”养老互助志愿服务队,以“让60岁老人服务80岁老人,等60岁老人到80岁时,再享受60岁老人照顾”为互助理念,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助餐、助娱、上门互助等服务,缓解高龄老人晚年生活孤独、生活照料、日常疾病护理等居家养老困难,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让低龄老人实现自我社会价值,让高龄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助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除了开展“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志愿服务外,榆康社区还围绕“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贴心服务”的工作思路,精准配置社区资源,打造了集便民、学习、交流、应急、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驿站。该便民驿站链接社区爱心书屋、心理疏导室、公益互助银行,为居民群众提供阅读、心理疏导、幼儿照料等便民服务以及雨伞、医务急救、饮水、充电、食物加热、休闲棋牌等基本服务,满足辖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今天我来社区办事,想起家里擦洗灯泡需要一个梯子,刚好看到便民驿站这里有,所以登记后借用一下,我觉得便民驿站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居民韩艳红说。
“下一步,我社区将继续围绕‘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贴心服务’的工作思路,按照总书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工作要求,将我社区‘蜂巢’养老服务传递到更多需要帮助的高龄老人身边,照亮高龄老人的晚年生活。我们也会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榆康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洋洋说。
近年来,沙河路街道办事处坚持以“强党建、硬治理、硬服务”为工作目标,通过社区治理协调会、“和事佬”调解室、邻里服务中心、“公益互助银行”、全科网格智慧指挥平台等多种举措,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落在实处,真正实现治理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打造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沙河样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同步三融合’为突破口,继续挖掘社区特色治理服务品牌,加强行业部门、社会组织、新兴领域协同联动、多元共治水平,拓宽基层治理路径,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阳贡献沙河力量。”沙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