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榆林——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2023-12-13 10:36:27   

9月16日,在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榆林市举行2023年秋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来自各县市区的部分新兵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从家乡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以满腔热忱投身强军伟业。

巩固的国防,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来捍卫,离不开强烈的国防观念来建设,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国防教育来塑造。

一直以来,榆林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委统揽——构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8月19日16时,一支由市政府、榆林军分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军地各单位组成的送喜报队伍在靖边县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只见他们抬着“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拿着“一等功臣家庭”的绶带和立功喜报,走向现役军人李渊家,向其家属送去祝贺。现场围观群众的喝彩声、掌声连绵不断,争相在“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下与李渊家属合影,向他们道喜。

尊崇军人就是最好的全民国防教育宣传。近年来,榆林市始终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谋划推动,坚持党管国防教育,突出建章立制,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国防教育体系。

榆林市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市委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将相关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明确职能职责,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强化经费保障,定期专项研究、分析研判、策划活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落实。

此外,榆林还出台相关文件,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前后衔接的军地协调配合运行机制,构建起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领域的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全民国防教育引擎

榆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革命旧址旧居及纪念设施370余处。为提高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榆林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把革命旧址和文物作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切实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9月12日,横山区人武部结合国防教育月,组织新兵前往横山起义旧址——波罗古堡开展“追溯红色根、筑牢强军魂”役前教育主题活动。活动现场,新兵们认真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并沿着革命先辈的脚步实地观看了革命起义旧址展馆、红军路等。“回望历史,感到先辈们奋斗进取的艰辛。作为新兵,我将努力训练,提升自己的体能和技能素质,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新兵思洋洋深有感触地说道。

旧址是催人奋进的史诗,场馆是常学常新的课堂。榆林市持续完善革命纪念馆、重大战役战斗地点、烈士陵园等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的改造利用,不断拓展全民国防教育新阵地和新教材。同时,积极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通过一处处红色旧址、一件件红色文物,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让干部群众思想受触动、灵魂受洗礼,在弘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中增强国防观念。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效日前,定边县希望小学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该学校构建起“以军育德32732”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国防周(节)、体育节、国旗班、国防课、国防教育长廊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的历史知识、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定边县希望小学的做法,是榆林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效的生动案例。进入新时代,榆林市紧盯时代发展,加强实践创新,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在加强媒体应用方面,榆林市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开设“国防教育进行时”专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微信等平台,对国防法规、国防知识进行推广传播,不断拓展全民国防教育渠道。同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专题线下展览,让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在参观体验、交流活动中接受教育熏陶、增强国防意识。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精心设置主题,广泛组织祭奠缅怀先烈、走访慰问、军地领导联合挂光荣牌等活动,树立起崇尚英雄、爱国拥军的鲜明导向。

来源:榆林发布
编辑:符金壮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