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暖心了!白龙江"椒"会黑龙江

2024-02-07 11:24:24   

“这是一次热情好客的城市之旅。”1月18日,武都“小花椒”杨惠畅游冰雪之城哈尔滨,热情好客的出租车师傅、服务周到的景区工作人员,都让她备受感动。

游玩期间,她注意到在哈尔滨各个地方,都有来自全国各个城市的人在推销家乡的农特产品,“我得再来一次,带着家乡的特产来。”杨惠内心做好了决定。

1月28日,杨惠带着家乡火红的“大红袍”花椒再赴哈尔滨,经过和有关单位协调,在2月1日举办了“黑、白龙江之约·献礼城市守护者”活动,把火红的花椒装进香囊温暖这座冰雪之城。

“前段时间,白龙江给黑龙江书信也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让我很受触动。”在杨惠看来,两地各有所长、各有所能,不管是书信联系,还是赠送特产,无不说明两地的适配度极高。

具体适在哪里?配在哪里?高在哪里?杨惠有自己的思考。

20240207112506799-73-f0b9f.png

——“适在哈尔滨冰雪的寒冷和武都花椒的火热”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花椒,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杨惠的家在武都区郭河乡,从小帮着父母种花椒,关于花椒的“前世今生”,她知道的比别人都多。

“我们东北人都知道花椒除了是一味好调料,还能驱寒保暖、治疗冻疮。”初次到哈尔滨,和当地出租车师傅裴志亮的交流让杨惠万分惊喜,当即在脑海中为家里的4000斤花椒谋划起了“出路”。

第一次旅程结束后,她返回北京和家人商量,在网上购置了3000个香袋,寄回家中,让家人制作成“大红袍”花椒香囊,快递到她手中。

武都“大红袍”出山进关,远赴万里,驱寒送暖。

2月1日的活动上,2000多个满怀感激、装满武都花椒的香囊,带着陇南名片从白龙江畔寄到黑龙江之滨,跟着热情好客的哈尔滨出租车师傅穿梭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

“冰天雪地的尔滨,和火红的花椒最最相配,希望小小的香囊在感谢之余也能为哈尔滨出租车驾驶员和交警大哥送去更多的温暖。”“小花椒”杨惠的举动,收获了黑龙江之滨的无数感激,也让白龙江的特产和文化大放异彩。

——“配在祖国大东北和甘肃东南部的地理位置”

“陇南气候温润,四季不同景,处处有惊喜;哈尔滨气候寒冷,冬夏有别,冰雪文化久负盛名。一个在甘肃东南,一个在祖国东北,两地同向同行,共绘祖国大美河山。”杨惠说,两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两地人民在相遇时总能感到一种深深的亲切。

在哈尔滨的时候,杨惠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去了景区,去了农贸市场,观摩了历史遗迹。

“看的多了,就学的多了,能做的也就更多了。”杨惠每天都会认识不同的人,不停地向出租车师傅介绍家乡,向和她一样来旅游的人介绍陇南特产……

“陇南也有大熊猫和金丝猴,武都花椒品质全国第一、种植面积全国最大。”她告诉四川的“小熊猫”。

她还邀请哈尔滨当地人,去欣赏国家5A级景区官鹅沟的冰瀑奇观。

20240207112518917-14-6da56.png

……

“等过完年,黑龙江兄弟一定会去看看白龙江。”活动当晚,获赠香囊的驾驶员和杨惠作了约定。

——“高在两江之畔丰富的人文和历史”

武都花椒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唐代,武都花椒被列为贡品。

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武都“椒”红似火。

“如今,花椒对我们当地农民而言,已不仅仅是经济支柱,更成了一种精神支柱,我们所有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都和花椒息息相关。”杨惠说。

关于这场活动,杨惠做了很多“功课”。

查阅资料时,她发现有关“椒”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意思是在古代,花椒是聚会歌舞、两情相悦时的定情信物。

也有资料显示,古代中国最早把花椒做为香料使用,还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寄托和祭祀表达。

“制作香囊,推销花椒。”杨惠当机立断。

而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她这个武都“小花椒”更加自信,“哈尔滨的白色浪漫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武都火红的花椒也必然能破圈而出。”

20240207112533720-78-e7e94.png

2月2日下午,杨惠的妹妹打电话告诉她,家里已经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椒订单。

春已至,万物始。杨惠打算年后就着手做“文化+特产”自媒体作品,争取让更多的特产都能出山。

黑、白龙江,因缘“椒”会。在这场文旅大比拼中,哈尔滨以“冰寒”出圈,陇南正“火热”卯劲。(海秀芳)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