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之江三农起新潮——看浙江如何培育现代“新农人”

2024-03-18 10:24:48   

多士成大业,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的浙江“新春第一会”,就聚焦这一“关键变量”,释放出强烈信号: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以及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用“三支队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何以落实?浙江锚定七大环节,推出七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根据计划,到2027年,全省将培训“新农人”100万人次,其中,“头雁”1万名、农创客10万名、高素质农民28万人次,“新农人”培训促共富品牌达到100个。

这并非平地起高楼。事实上,早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便亲自部署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强省战略。而后,浙江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尤其随着“千万工程”的纵深推进,将更多培训资源倾注于现代“新农人”。

这支队伍也因而迅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浙江累计培训农村各类实用人才280万人次,乡村人才总量达225.9万,助推60多个亿元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省内走向省外,带动发展“地瓜经济”2000亿元。

从一片“花白”到新星涌动

开门即冲刺,省里“新春第一会”落幕第三天,建德市就举行了一场“乡村梦想家”集中签约仪式,省内外37支团队入驻,招引投资总金额超20亿元。3个月前,该市向全社会招募整村运营团队,引来诸多目光。这些团队入驻后,将筑梦无忧:除了各类人才和产业政策外,还有专项运营经费补助、创业项目资助、创业担保贷款等全方位支持。

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锋介绍,建德对人才的定义并非局限在高层次、高学历,而是立足“山区有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政府能做什么”,将更多力量集中于富民特色小产业的乡土人才培育。像7000余人的“建德草莓师傅”,遍布全国27个省份,全产业链产值46亿元;9000余人的“建德豆腐包师傅”大军,门店年均营业额超60万元。

一个草莓办,一个豆腐包办,在15家精心遴选的机构组织下,建德每年大小百余场培训活动此起彼伏,还有打擂台、比技能,你追我赶,两支队伍声名大噪。效益佳自然人气旺,近几年,年轻人越来越多,前来受训的逐渐从一片“花白”转至黑白参半。

有数据为证。据统计,全省入库的140万实用人才中,55岁以下占比已达54.5%,这缘于技能带动型、经营型、社会服务型等人才的加速兴起。近十年来,浙江围绕家政服务、农家小吃、绝活手艺和来料加工等,累计开展培训105万人次,促进了84万人转移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在临海市,依托近年来的文旅“出圈”,顺势而为评选“府城优才”,利用民间乡土人才激活一片“新农人”。“古建大师”黄大树开起“古建技艺学堂”,“草编大姐”郑仙红成立“岭根草编共富工坊”,非遗传承人张秀娟助推“剪纸进万家”……每年,该市开展各类“新农人”培训560余场次,惠及13万人次,“人人皆可成才、个个皆能出彩”正照进现实。

人因业而聚,业因人而兴。眼下,浙江众多新业态的崛起,与人才培养之间螺旋互进。民宿业的风生水起便极具典型性:在桐庐县,得益于培训,9年间,新增民宿经营户478户,经营收入从1.51亿元增加到5.05亿元;德清县依托“民宿管家”培育,带动灵活就业4500余人,这一职业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对于培训对象的年轻化趋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大学生农创客6.2万名,其中“90后”占47%,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0%。如今,该群体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与发展活力,仅各级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就超过60个。

从种种养养到三产融合

人才结构的变化,背后的实质是产业结构革新。“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初期,突出转移就业培训,中期注重农业生产经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农民素质和乡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浙江将培育拥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农人”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自然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百生告诉记者,总体而言,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就是,培训内容从过去一产的种种养养,转向了三产融合的全面开花,课程设计从技术类,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据统计,全省每年平均有8万余人次涉及二三产培训。

每年春节前,正是各种农特产品的销售旺季。吴钰君回到老家新昌县,紧锣密鼓准备直播带货。他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民宿改造视频,有着20多万粉丝,通过一场培训,让他找到了流量变现的门路,首度试水10天就卖出了5万元货。眼下,吴钰君正组建直播团队,专售老家“土特产”。

这场培训正是浙江去年9月启动的“新农商(农村主播)打造计划”,旨在培养一批“自产自播,在地直播,人人主播”的乡村本土网红。仅看课程名就引人入胜,语言表达技巧、镜头感培养、抢流量操作法等,师资配备则以实战派为主,各种实训环节更让全程有学头更有看头。

“乡村产业其实很广,因此人才培育得跳出传统思维,像文旅星达人、民宿主理人、非遗手艺人、美食开发师等皆大有可为,最终落脚点在提增致富能力上。”在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波看来,眼下全市力推的“府城优才”,不仅是人才品牌,更是一个大平台,共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10年中,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浙江培训电商人才10万余人次,推动农村电商成为万亿产业,开展农文旅人才培训,带动10多万人就业。浙江本身资源有限,但农民只要有一技在身,就能异地就业创业,培训可谓功不可没。

从一训了之到全链培育

分析浙江“新农人”的兴盛之道,还有条重要经验,那就是从培训转向培育。尽管一字之差,却是质的变化,意味着仅有授课远远不够,还得全过程跟踪、全方位赋能、全链式培育,即模式之变。浙江近两年认定培训促富品牌,便是突出典型特色、产业发展和示范带动,强调长期培育。同样,全省实施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则采取“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制度,培育一年,终身服务,将培训与创业服务有机融合。

桐乡市崇福镇有个农创园,建园后就锁定大学生创业就业,形成了创业孵化、技术培训、品牌营销、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服务,种植有标准化的高标准设施大棚,生活有公寓、食堂等配套,让他们得以拎包入住。2000亩的核心区内,如今活跃着200多名大学生,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去年产值达到1.5亿元。

浙江省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吴黄娟告诉记者,从省级层面,浙江率先在全国出台农创客培育全方位扶持政策包,包括资金、用地、技术等,推动各地创建农创园,每年举行创业实战培训,涵盖“怎样卖好产品”“怎么用好网”“怎样不踩雷”“怎样融到钱”等,确保每堂课都具“含金量”,并与金融机构推出的“农创贷”,授信余额就超过了156亿元。

围绕产业人才,链式培育同样渐成风尚。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以中药材作为小切口,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培育,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训后服务”,3年不间断,为不少西部山区乡镇铺就了“共富路”;松阳县依托产业链壮大茶师队伍,除了种茶、制茶和卖茶,还衍生出茶苗商、茶机商和茶园“理发师”等新职业,茶叶占到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六成。

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县域像建德一样,将目光聚焦村庄经营,通过招引和培育专业化人才,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继而实现村强民富。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从地方层面进行整体谋划,2019年开始先后引进了22名乡村CEO。实践证明,有职业经理人的打理,该村庄发展速度和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村。

当然,“点亮”乡村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全要素支撑,也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对此,去年,浙江启动“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以及基地培训、驻村实训、学员互访等形式,让学员学以致用。据了解,首期招录的100名学员中,已有六成多服务于乡村。纵观各地,乡村CEO正蔚然成风。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表示,省委“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冲锋号角,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久久为功锻造乡村人才队伍,守正创新激发乡村人才振兴,全链发力打造乡村人才高地,全力建设乡村人才振兴先行省,加快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浙江样板,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新农人”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张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