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17:53:33
陕西省西甜瓜产业规模大、效益高,一直以来都是瓜农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然而面对西甜瓜产业遇到的“顽疴痼疾”,如何打通西甜瓜产业发展路上的“拦路虎”?成为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当务之急。
3月15日,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度工作启动会在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体系岗位专家以及西甜瓜相关企业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地及企业2023年度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一年工作思路,描绘了下一步西甜瓜产业发展“蓝图”。
专家“问诊开方”,直击产业痛点、难点;这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动会,俨然成为一场为西甜瓜产业“把脉问诊”,为乡村振兴“添能蓄势”的启动会。
围绕“西瓜优质抗病品种改良”领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张勇进行了主旨分享。介绍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张勇表示,过去一年主要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个,重点围绕“小西瓜、甜瓜无土栽培”“越冬番茄—哈密瓜轮作模式示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面对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张勇介绍到,将持续加强礼品型小西瓜育种,完成西农蜜3号品种登记,将继续完成种皮色泽、瓤色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做好在各地新品种的示范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魏春华围绕“西甜瓜分子育种”进行了分享。魏春华介绍到,通过科研攻关,建立了西瓜、甜瓜突变体库,筛选一批优异突变材料,即将开展优良性状聚合,同时建立了西瓜甜瓜高密度KAS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为今后重要农艺性状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种质核酸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依据。但是西甜瓜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且育种材料来源及管理不规范,是西甜瓜育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需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西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农艺师武云霞围绕“甜瓜优质抗病品种改良”进行了分享。武云霞认为,陕西省西甜瓜产业主要存在品种类型单一、品质不高,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西甜瓜的需求;而上市集中,供应时间短,也导致市场竞争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厚皮甜瓜耐低温弱光,耐湿性较差,进而出现产量低、抗病性差、品质不高等问题;而脆肉网纹甜瓜在低温弱光时间长的年份,果实商品性差,产量低,影响效益。此外,国外引进的高档网纹甜瓜因麝香味浓,不符合国人消费习惯。下一步将继续进行抗逆甜瓜种质材料的收集与创新;持续进行多元化品种的选育,持续开展甜瓜种质苗期抗逆性鉴定试验等。
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设施中心主任朱雪荣围绕“设施栽培技术研发与集成”进行了分享。2023年渭南西甜瓜种植面积约为45万亩,而产业主要面临着根结线虫等病虫害频发,缺乏系统防控技术;用工成本攀升,缺乏宜机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装备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做好蒲城西瓜、富平甜瓜和大荔育苗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雇工难雇工贵等问题,研究示范土壤消毒、基质栽培、轻简化栽培等技术;切实加强与产区西甜瓜产业融合度,通过技术培训和生产一线服务,持续提高对产业科技支撑力;对集成技术、熟化的模式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公众微信号、视频号等平台扩大技术效果。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张翔围绕“沙地西瓜品种改良与栽培”进行了分享。张翔介绍,2023年榆林西甜瓜种植面积17.1万亩,主要以露天栽培为主。榆林发展西甜瓜产业优势明显,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产量品质有保障;品牌带动,订单式营销模式初步形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发展潜力。但是榆林西甜瓜依然存在设施设备水平低,淡季产能弱;种植模式和品种搭配不合理;增产不增收,产后储藏加工滞后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围绕西甜瓜产业发展实际,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新成果;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个性化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增进与农户和企业沟通交流,破解西甜瓜产业发展难题。
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副研究员贺志军围绕“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集成”进行了分享。贺志军介绍,延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资源好,为设施西甜瓜优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截至去年12月延安西甜瓜种植面积9.67万亩。近年来,延安市以日光温室为主、大棚、露天三菜并举的瓜菜生产,成为全市农业的第二大主导产业。西甜瓜作为其中重要作物,在乡村振兴和农民产业致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延安西甜瓜产业依然存在着品牌不强,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配套不够等薄弱环节,下一步将持续开展设施西甜瓜新品种对比试验、开展设施西甜瓜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开展西甜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与指导等工作,助力延安西甜瓜产业迈上新台阶。
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永琦围绕“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享。围绕汉中市西甜瓜产业发展实际,王永琦介绍,2023年,汉中市主要围绕生产调研、模式探索、产业扶贫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汉中市西甜瓜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生产格局。目前汉中市西甜瓜与关中、陕北差距较大,在产业技术水平上提升空间还很大,栽培面积小,瓜农缺乏技术培训,大部分农户依靠经验种植,技术粗放,没有规范化栽培技术作支撑,从品种规划、种苗繁育、田间管理以及销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商品性参差不齐,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下一步将逐步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合理安排茬口;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服务能力。同时,集成推广西甜瓜立体式栽培、集约化育苗、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设施栽培等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西甜瓜产业健康发展。
围绕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概况、上年度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经费使用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建祥介绍,上年度体系主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提供了产业发展决策咨询、解决产业发展的一些技术瓶颈、建立重点试验示范站(基地)、开展人才培养、编制发展报告、建立产业技术体系基础信息库等多个方面;但体系依然存在着内部各岗位专家联系不够紧密、和其他同系对接不够紧密以及西甜瓜机械化使用率不高等系列问题。下一步体系将持续做好西甜瓜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西甜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建设重点试验示范站(基地),深入开展人才培育,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基础信息库以及加强与国家西甜瓜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衔接等系列工作。
此外,宝鸡市蚕桑园艺工作站正高级农艺师杨叶围绕“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杨小振围绕“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分别进行了分享,同时来自咸阳、蒲城、阎良等地的高素质农民也纷纷进行了发言。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