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黄龙县:引领春耕路 孕育丰收景

2024-03-22 20:44:40   

春日渐暖,正是春耕备耕农忙时。黄龙县立足实际,早部署、争主动、抢农时,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农机检修、技术培训、蔬菜育苗,放眼黄龙的广袤田畴,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备耕图正细密描绘。

技术培训到田间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果园春季管理的关键时节,崾崄乡抢抓农时,邀请农技专家为果农进行果树整形修剪和春季管理关键技术培训,助力果品丰产丰收。

在黄龙县崾崄乡太地塬村杨书军的果园里,县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鹏正在为果农们讲解春季苹果修枝抹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管护技术,并进行示范操作。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参训群众与专家积极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掌握果园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新的管理模式。在今后,我一定把今天学到的所有的知识运用到苹果生产中去,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村民杨书军说。

这次培训掀起了果园春季管理热潮,对春季果园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提高了果农对苹果产业发展和管理技术的认识,为今年苹果产业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龙县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杨鹏说:“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田间地块,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手把手将实用的果园管理技术教给他们,让老百姓增产增收。”

同样,为增强群众自身“造血”能力,提高农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白马滩镇邀请县核桃服务中心、养蜂试验站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春季生产产业技术培训,促使产业健康良好发展,保障春耕生产安全。

在河西坡村省级核桃示范园内,县核桃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根据白马滩镇核桃产业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种植户们讲授了春季核桃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低产园高接换优、低温冻害防御等实用技术,并现场操作示范、答疑解惑,让种植户直观全面地了解操作流程,精准掌握核桃修剪及管理技术。

村民李志军有15亩核桃,听到专家来为大家做培训,早早地就来到了现场。“今天参加了镇上组织的春季核桃管理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在专家的指导下上手操作了一下,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技能。回去以后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园子管理当中去,把核桃园管理好。”李志军说。

中蜂养殖同样作为白马滩镇的主导产业,蜂群春繁更是养蜂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受邀前来的县养蜂试验站副站长方冲伟从春繁的定义、春繁的自然参考标准、春繁时期管理、春繁繁殖效果展示等方面对中蜂养殖户进行现场培训,并结合实际,对中蜂养殖要点、蜂群管理注意事项、病虫害防治等中蜂养殖技术做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村民邱淑莲养了七八年中蜂,目前有40多箱蜂,她说,对于在养蜂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尤其是春繁技术她还掌握得不太到位,蜂群老是不太大,产量也不高。专家讲的话为她打开了思路,她回去以后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争取扩大蜂群、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在培训中,农户们就核桃种植管护和中蜂养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地向技术专家提问咨询,专家们对农户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让群众真正学通弄懂,确保技术服务精准到位,为农村产业健康良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正值核桃、中蜂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我们镇政府邀请县核桃服务中心、养蜂站专家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目的是打造一批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并为核桃、中蜂的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黄龙县白马滩镇二级主任科员张惠斌说。

大棚育苗正当时

三月春光好,田间春耕忙。眼下正是温室大棚播种育苗的好时节,在黄龙县圪台乡庄科村育苗基地的蔬菜大棚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蔬菜育苗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进圪台乡庄科村蔬菜育苗基地,装盘、上料、播种、覆土、浇水、出盘,通过精量播种机,短短一会的时间,一盘蔬菜苗就播种完成,被工人们运送到育苗床上进行培育。眼下正是育苗的最佳时期,马场村按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为新的一年蔬菜种植进行育苗,这样的工厂化育苗不仅能大大提高育苗的工作效率,缩短育苗时间,且育出来的蔬菜苗质量也更有保证。

“ 这个育苗机是去年引进的,去年育了两茬苗,大概育了460余万苗,今年这一茬是育232万苗,主要包括中甘15号和京都绿两个品种,”庄科村育苗基地负责人吴建军介绍道,“今年我们准备育三茬苗子。到外地买苗子一株是两毛,我们自己育下来一毛钱一株,省了一半的钱,给种植户节省了一些种植成本。”

庄科村育苗基地不仅能为圪台乡的蔬菜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务工岗位。基地里就近雇佣工人30余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里务工确实不错。我这几年一直在大棚干活,一天130块钱,”村民王变玲说,“我自己也种菜,去年种了20几亩,今年准备种30几亩。而且是自己育的苗子,用得也放心。”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圪台乡立足实际,强化科技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提升蔬菜种植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把握蔬菜种植时间节点,错期育苗、错期种植,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培育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全力打造“育、产、销”蔬菜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新路子,蔬菜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马场村的村民赵其阳已经种了10来年菜,对于这个产业他非常有信心,他去年种了150亩菜,收入40多万元。“多亏有了这个育苗基地,买苗减少了成本,相当于增加了收入。我今年准备种植180亩,第一茬育苗50亩,现在已全部育完,预计一个月就可以大田移栽。”赵其阳笑着说。

据了解,2024年黄龙县圪台乡计划出苗600余万株,从3月开始第一茬育苗,目前完成育苗232万株,预计各类蔬菜育苗6月中旬全部完成,共三茬。下一步,圪台乡将不断优化设施农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政策、技术等帮扶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温室产业,有力推动全镇大棚产业健康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通过老旧温室改造,圪台乡庄科育苗基地实现了基础条件的再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育苗效率,保证了育苗成活率,为全乡蔬菜产业提品质,扩规模,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黄龙县圪台乡乡长杜芳伟介绍道。

农机检修备春耕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耕生产陆续展开。为保障农业机械发挥最大效益,从3月11日开始,黄龙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县7个乡镇,开展为期50天的农机年度检审验工作,“上门”对全县8个专业合作社和47个行政村的农业机械进行年度“大体检”。

在黄龙县界头庙镇坤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黄龙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正在为“冬眠”数月的农机进行“体检”,从调试机械状态、排除潜在隐患、更换易损零件等方面入手,全面细心查看农机运行状态,确保农机安全“健康”上岗。

黄龙县界头庙镇坤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俊明说:“县农机中心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对所有机械进行了针对性检测检验,并对所有驾驶员进行田间地头、道路知识培训,对我社的机械能够安全高效投入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在界头庙镇高粱村检审验现场,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业务人员认真检查车辆的机械性能、工作状况、故障隐患,耐心地为前来的群众办理机械检验及驾驶证审验业务,现场讲解农机安全重要性及农机操作规范常识,增强机手的安全意识。

村民樊米涛有两台拖拉机,为了安全生产,每年在种地之前,他都要进行一次保养,农机中心来培训的时候他都积极参加。

黄龙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刘新发说:“为确保农业机械安全地投入使用,每年我中心都会深入到全县各行政村和合作社,对所有机械的液压、制动、灯光、转向等机械性能进行逐一检验,对不足之处及时维修,并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农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以确保在随后的春耕生产中,农业机械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田间作业。”

黄龙县人均耕地面积多,劳动力缺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县机械化率达87%。黄龙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通过“送检下乡”活动集中开展农机免费检审验工作,把“窗口服务”变成到老百姓家“门口服务”,能够真正从源头上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消除农机安全隐患,提高农机安全技术水平,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为春季安全生产奠定扎实的基础。预计4月30日可以全面完成农机检审验工作。

“目前全县拥有各种农机具3840余台,随着近两年农业托管业务的不断拓展,黄龙县的农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具越来越多。为了农机具的生产安全,我们分两组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全县47个行政村和8个合作社进行农机年检,保障群众的农机生产安全。”黄龙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刁强说。

目前,黄龙县春耕备耕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全县累计调运化肥约2.2万吨、各类农药2.5万余公斤,地膜60余吨,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果树管理、粮食高产、蔬菜育苗等技术培训已全面展开,玉米种植将在去年1+百千万行动和社会化脱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小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攻关和大面积增产。全县预计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可达13.85万亩,粮食产量预计在7.34万吨以上。

“今春以来,我们细化分解市上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抓早动快,提前谋划,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为抓手,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运储备农资,强化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确保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宇峰说。

春日渐暖,正是春耕备耕农忙时。黄龙县广大干部和种植户们正在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他们在田间来回穿梭,用忙碌的身影迎接春耕的到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黄龙大地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通讯员 胡黄忠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张小雄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