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高价彩礼降温 还需慢功夫

2023-06-28 15:09:09   

■雷建梅  

整治农村高价彩礼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项需要耐心和韧性的慢功夫。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让彩礼为幸福婚姻增色,而不是成为年轻人婚恋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农村家庭接受认同婚姻新风。

彩礼民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是男方家庭用来表达感情和礼节的载体,承载着父母对新人的支持与祝福。具体到彩礼数额上,不论是前文男子口中的28.8万元,还是通告中引发争议的6万元,哪个数目是合适的,实际上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是与家庭的能力和意愿有关。如果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好、负担得起,双方家庭协商一致,多给点彩礼钱能让双方皆大欢喜,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彩礼金额超出了家庭承受能力,甚至让男方家庭背上沉重负担,显然就变了形、走了样。现实中,一些地方曾出现过因彩礼谈不拢导致婚事没办成的例子,也有农村家庭东拼西凑支付了彩礼,到头来却因婚后经济负担重,影响夫妻之间的和睦,着实可叹可惜。所以,部分农村适婚青年“谈彩礼色变”,网络上也不时出现“给高价彩礼降降温”的呼声。

在整治高价彩礼问题上,许多地方多年来持续采取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前文里大学生在信中提到的县城,就曾发布“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并在各乡镇建立了婚恋服务站,多次策划举办集体婚礼和单身青年联谊活动。然而无论是“男生写信给县长求整治高价彩礼”,还是饱受争议的“6万元限高令”,都再一次说明,整治农村高价彩礼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项需要耐心和韧性的慢功夫,并非靠地方召开几次倡导会、发布一些文件通告、限制彩礼最高金额就能彻底解决问题。长久来看,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让彩礼为幸福婚姻增色,而不是成为年轻人婚恋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农村家庭接受认同婚姻新风。

现实中,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可供借鉴的好经验。比如,抓住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为农民群众树立榜样,发挥好乡村理事会的作用,细化落实村规民约等。还有一些“诗外功夫”也有一定启发性,有的地方村委会主动了解本村未婚青年的婚恋需求,帮符合条件的适婚青年牵线搭桥,并借此机会引导双方家庭正确看待彩礼,和和气气地商量出令双方满意的彩礼数额,成就了不少美满姻缘;有地方倡议,适婚青年可用彩礼为父母购买养老保险或养老储蓄,这既能让女方家庭感到男方的诚意,也能减少女方父母养老的后顾之忧。此外,一些地方通过举办简约大气的麦田婚礼、国风婚礼,倡导婚事新办,也让更多农村家庭对文明新风有了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彩礼民俗延续至今,变成了各地约定俗成的习惯。但不管怎么约定,都不能改变的是,彩礼从形式上代表的是男方娶亲的仪式感和诚意,而这份诚意的衡量价值,与男方父母的实际承受能力有关,只要他们力所能及、诚意十足地给出这份祝福,不管礼金数额是多少,都是小两口开启新婚幸福生活的美好见证。也别忘了,未来日子还长,一份持久幸福的婚姻所需的不只是眼前的物质基础,还有美好的感情,以及共同奋斗与彼此包容。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