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10:47:50
一块块标准化粮田、一处处农业大棚、一座座美丽房屋……走进如今的杨店镇豆家坪村,四处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群众线上“出题”明症结
豆家坪村地处红崖河两岸,位于杨左河川中心地带,两徽高速和国道316线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交通便利。豆家坪村种植蔬菜已有20余年历史,但历年来以传统的露天种植或日光大棚种植等生产模式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同时两徽高速征迁了豆家坪村近320余亩优良土地;应季蔬菜有产无价、反季蔬菜产量上不去等问题仍在制约着豆家坪村蔬菜产业发展。
如何依托豆家坪蔬菜种植基础,做强做大蔬菜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是全体村民关心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3年1月9日,豆家坪村群众在“民事直说”小程序上提出“咱们村能不能因地制宜制定本村的蔬菜产业发展计划,推动咱们村蔬菜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双增收’”的事项。
镇村合力“领题”开药方
微网格长在收集到事项后立即上报,豆家坪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及时受理,并开会商讨研究。最终,通过议定将该事项列为镇村“联办”事项,将支部书记列为办理责任人,上报镇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着眼豆家坪村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出了“建强种植基地、提升蔬菜品质、引进种植新品、拓宽市场需求”的发展思路。同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多方争取项目资金,豆家坪村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和多村联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冷库建设项目成功落地实施。
党群齐心“破题”下良剂
集思广益,项目开好头。在项目建设初期最难的就是地块整合,豆家坪村支部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动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了解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与村民达成一致,引导他们积极配合项目实施。
科学规划,散地变园区。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47户52块76.25亩零碎土地全部流转村集体,组织机械将历年形成的地埂、地界全部推平,将所有的土地整合为一大块,重新划分为三个设施蔬菜连栋大棚和一个智能现代化温室,破解了耕地碎片化整治难题,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项目注入,产业成雏型。截至目前,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姚庄口至水泉组环形产业路、3座连栋蔬菜大棚28416㎡、1座智能温室5030.40㎡以及冷库250㎡均已竣工。
党建赋能“结题”见实效
技术突破,生产优势多。在时间上,较大田蔬菜早上市一个月左右;在价格上,较大田蔬菜翻一番。在产量上,比大田每亩多增产约1000斤。
产业发展,增收效益佳。连栋大棚种植蔬菜40亩,一年两茬,预计产值约144万元;种植灵芝7.5亩,预计产值约81.75万元;智能温室花卉培育7.5亩,预计产值约45万元。预计总产值约270.75万元。发展露天蔬菜约2400余亩(含复种),产值约144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进驻收取租金,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5万元。
生产转变,迈向现代化。智慧农业温室大棚和冷库的建设,为豆家坪村带来了三大转变:由原来传统的单家独户生产经营向集约化的转变;由原来群众传统靠天吃饭向创新生产方式科学化的转变;由原来相对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转变。
扶持壮大蔬菜产业,一直在路上。杨店镇将继续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壮大主体、科技创新、项目支撑、探索新品种等措施,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田垦造和人才培养、健全产销衔接对接机制等方面,持续推动传统粗放农业向高效精准农业转型,通过强产业、促增收,推动镇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