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建设盐州的陕西榆林定边人 | 杨喜军:“慧”种地的新型职业农民

2024-04-08 10:48:03    康孝桃 卢云云

白泥井镇衣食梁村新型职业农民杨喜军,从事育苗工作11年来,致力于“更新”现代化农业技术,用先进的技术与踏实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当地“慧”种地的“育苗能手”。

图片

近日,在县白泥井镇衣食梁村杨喜军的育苗基地,杨喜军忙着与农户签订定苗合同。育苗多年,靠着好种苗与贴心的服务,到杨喜军育苗基地定苗的农户越来越多。

图片

白泥井镇伊涝湾村村民 武花

我去年在这定了几亩辣子苗,确实这个辣子产量高,今天过来又订17亩双红金城5号,这里管理也好,人也好,实在。今年30岁的杨喜军,已经从事大棚育苗11年。19岁那年,杨喜军跟随着父母的脚步,踏入了农业领域。当时,白泥井镇的农户们刚开始发展大棚农业,初出茅庐的杨喜军看到了前景,于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承包了两个大棚,一边摸索着现代化农业技术,一边尝试在大棚里育苗和种植蔬菜。

新型职业农民 杨喜军

当初为了把育苗做得更好,我积极参加关于苗子、种植这方面培训,自己课外看的也比较多,我们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别人的育苗技术。

为了育出好种苗,杨喜军不断地在一次次实践中学习、尝试。有一年,因管理不善,杨喜军的大棚辣椒苗遭遇了冻害,不仅要向定苗农户赔钱,也让他开始反思。经过一番调研,杨喜军决定向银行贷款继续新建大棚,并引进最先进的育苗设备。

新型职业农民 杨喜军

当初为了引进这个设备,花了很多钱,为了这个苗子出芽一致性强,一致性也比较好,我们就全部引进了,把所有的以前刚上的设备,全部都拆掉了。为的就是苗子育得越来越好,也代替一部分人工。

图片

图片

纯进口育苗专基、水肥一体化设备……这些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施,让杨喜军的大棚育苗事业有了新的转机,不仅提高了种苗质量,还为杨喜军积累了好口碑。对此,杨喜军的父亲杨金谋颇有感慨,种地“老把式”向“慧”种地的“新农人”竖起了大拇指。

杨喜军父亲 杨金谋

我们以前种地都是老办法,现在都是新技术。当初我儿子投资大,我也心里怪不舒服的,但是现在看,这个新设备育出的苗子确实好。经过了11年的发展,杨喜军已建起了13座大棚,他本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育苗能手,得到了农户的信赖,每年为周边农户育苗可达2000万株,这也让他对的育苗事业信心满满。

图片

新型职业农民 杨喜军

作为我们这一代的农民,要科学种地,要相信科学,要持续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苗子育好,交到农户手里,我们会全程跟踪,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给他们指导,减少他们的成本,种出更好品质的辣椒、西瓜。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白梦娇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