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两当泰山乡:产业发展势头足 和美乡村满目新

2024-04-18 09:41:26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

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连片,新风扑面而来……这处处印证着“和美乡村”之“美”的是泰山乡。

20240418094341828-42-4c1a1.png

有故事、有风景、有特色,泰山乡的蝶变,既是全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剪影,也是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泰山乡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了“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局面,实现了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小乡村落的美丽嬗变在大美泰山接连上演。

淬炼底色  向“美”而行

乡村春景望无垠,此时风光也动人。

20240418094346813-43-cdf31.png_scale_.png

走进泰山乡各村,村落风光优美、道路平坦宽敞、院落干净别致、设施健全完善、村民和睦安宁……漫步其间,处处皆景。

“环境翻天覆地,泥巴路没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在村里住着也舒适。”在同心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守朝老人站在自家院子里,向我们细数着变化。

道路硬化、河道整治、垃圾处理……近年来,泰山乡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以“绣花功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稳步刷新村容村貌“高颜值”。

通过争取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建了同心村便民桥,修复了中山村村道水毁路段,维修双河、新崖、同心、中山村道路挡墙、路面7处,维修双河村护庄河堤126米,拓宽硬化了田坪组道路400米,建成了香林村户外烧烤园、垂钓基地,建成“暖心工程”职工周转房项目。

从前的泥泞路变成了硬化路,以往的臭水沟变成了幸福巷,更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坚定不移向“美”迈进,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据兴桃村党支部书记朱杜峰介绍,近年来,兴桃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把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整村实现了改厕和巷道硬化,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促进乡村颜值品味“双提升”。

产业先行  各美其美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20240418094451119-25-be4cf.png

近年来,泰山乡坚持做大特色优势,丰富乡村业态,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充分挖掘生态乡镇的价值和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活力。

通过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泰山特色的“农旅一体”乡村旅游景点,实现串珠成线,融合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项目建设推动发展上,通过申报项目、争取支持等办法,争取组织部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了同心村蜜环菌加工厂、双河村冷水鱼养殖场;争取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项目,建成了新崖生态放养鸡项目,新建标准化鸡舍13个,硬化262平方米。

同心村党支部书记王丹介绍:“蜜环菌加工厂建成投产后,我们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蜜环菌,种植所需的成本降低了,群众种植的劲头更足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猪苓。”泰山乡同心村依托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蜜环菌加工厂,为全乡猪苓产业种植延链补链。加工厂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蜜环菌10万瓶,为乡内和周边猪苓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扩量提供支持,同时可吸纳乡内劳动力稳定务工,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40余万元,实现利润20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实现“双赢”。

在双河村冷水鱼养殖场圆形水池旁,双河村党支部书记杨代平正忙着给鱼儿喂食。他抓起一把鱼食向水中投去,鱼儿便欢快地朝食物所在方向聚拢。“养殖冷水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好的水质养出来的鱼口感才更好,挑鱼分池、投喂鱼料的比例也很讲究。”谈起冷水鱼养殖,杨代平很有经验地侃侃而谈。据悉,双河村冷水鱼养殖场有8个标准化鱼苗池,引用山泉活水,池水清澈见底,目前基地的养殖品种以金鳟、虹鳟、鲟鱼、三文鱼为主,养殖鱼苗约有1.7万余尾,出售成品鱼6000余斤,至2023年底实现产值20余万元。

从“一瓶蜜环菌”“一条冷水鱼”到一个产业,一头连着田间、一头连着餐桌,串起的是泰山乡特色产业融合的价值链。

新产业串珠成链,新业态各美其美。

塑形铸魂  美美与共

“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志愿服务……都可以得到积分,10积分30积分,在积分超市里就可以挑选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挺好的,以后我会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争取能换取更多的生活用品。”泰山乡兴桃村村民朱永成正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20240418094405457-62-a0a40.png_scale_.png

朱永成口中的积分正是泰山乡激活乡村文明新风的实招——“积分制”。

近年来,泰山乡围绕群众参与、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支部党员、村民议事、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建立积分体系。按照标准量化考评,每月村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开展积分评分。

对于村民来说,“积分制”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的方式,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不断培育文明乡风。”双河村积分超市管理员罗艳菊说,当前村民已兑换出200多件物品,这折射出争做公益、争当先进的人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变化。

小“积分”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是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和合之美,美美与共。站在高质量发展崭新起点,和美乡村富饶泰山”建设步履铿锵……

(王霄霄)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