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头雁”故事|刘小恒:建小家 带大家

2024-04-27 17:09:58   

非常荣幸,以“头雁”学员的身份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感谢榆阳区委、区政府给予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的人生履历多了精彩的一页。

b660f4907e6ab424a6f7bbbb33f004d

说起乡村振兴的“头雁”,我想先说我们家里的“头雁”——我的父亲刘治国,作为农民,他这一辈子就在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奉献自己青春年华。从种地到开粮油购销门市,再到农户家收购玉米,他在日复一日地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农民的不容易。在种玉米、收玉米、卖玉米的过程中光靠勤劳的一双手是远远不够的。为响应榆阳区政府“3+2+X”特色优势体系构建,他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于2020年8月20日成功注册刘治国家庭农场。

农场地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巴什壕村5组,养殖场占地9.45亩。其中办公用房150平方米、草棚600平方米、加工车间198平方米、青储堆放场448立方米、牛舍2800平方米、堆粪场580立方米、消毒池4.5立方米、消毒房12平方米,新建道路2公里、高压电路及设施3公里。同时,该农场场区外围绿化种植松树一千多株。刘治国家庭农场于2020年11月20日竣工。建厂总投资150万,现牛存栏70头,机械设备有:9TMRW—9全日粮饲料制备机1台、输送机1台、三方电动撒料车1台、饲料搅拌罐1台、小型装载机2台、大型玉米脱粒机1台、中型农用车2辆。

一家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 这是我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奋斗的目标。现在大多年轻人都在城里打拼,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我通过半挂、脱粒机等大型机械让农户彻底解放双手,足不出户就拿到玉米款,再也不用担心玉米受潮、发霉卖不上好价钱了。我们再将收购来的玉米第一时间送往榆林市榆阳区北晟祥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榆阳区巴拉素玉米烘干厂)。通过采取“合作社+牛场(运输)+农户”模式,让我们三方之间实现技术对接、生产协同、利益共享。这种产业联动,不仅推动农民种-养-销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学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这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行让我明白了“头雁”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坚定了发展我村“好产业”的信心。更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引领。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耕作方式转向了科技驱动。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每个细分板块的巨大潜力。一头牛,是家里的食物,一百头牛,就是盈利增长点,一千头牛就是一个产业。我希望三年后,我们农场能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立加工包装车间,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希望能够实现“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放心牛”的愿景。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未来方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家乡必将焕发出更加光彩的活力。我期望自己作为一只还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头雁 ”,带动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通讯员 刘俭龙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