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 16:38:20
夏已至,待会时。第六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即将在陕西杨凌拉开帷幕。
遥想去年,院士主持,加拿大教授作报告,第五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的热度,在发布会议预告之时就已经被点燃了。数据显示,《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官方直播间的在线参与网友达67.32万人次!
目前,浙江、重庆、江苏、江西、湖北等地纷纷效仿杨凌观摩模式,年初征集油菜品种,也进行品种展示观摩,4月底刚好是南方主产区油菜成熟时间,杨凌乃至陕西又不是油菜主产区,却实现了“逆风飞扬、惊世跨越”。围观者从30W+,到50W+,再到如今的60W+……五年过去了,这场发轫于杨凌的油菜科技大会为什么还这么火?
连日来,记者在多地进行调查采访——这场大会“长红”的背后,有诸多力量支撑,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身上带着“军令状”,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资源,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次大会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以上届大会为例,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油菜品种选育供给结构,推动油菜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国家“油瓶子”安全,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这契合了国家种业振兴、油料产能提升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眼里盯着“倒计时”,在科技创新中“担大任”。回顾过去,在高位推动下,秦创原农业板块促进中心、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等承办单位全力当好“东道主”,紧紧牵住油菜科技大会这个“牛鼻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眼里盯着“倒计时”,用真诚换来了流量。先后邀请傅廷栋、官春云、王汉中和李培武等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还邀请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迪兰萨·费尔南多教授讲解加拿大油菜生产和病虫害防控。去年大会上,在全国征集筛选的油菜新品种等71项科研成果、4项新技术以及相关企业展示的16项最新产品、技术通过大会得到充分展示,代表了油菜选育、机械化制种以及油菜产业链上的最新成果。专家报告和企业展演精彩纷呈,展现了油菜育种领域的前沿技术。
手中拿着“作战图”,在对外开放中“扛大旗”。油菜科技大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杨凌杂交油菜品种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大会展示了杨凌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试验示范情况,凸显了杨凌油菜品种的育种优势和影响力。为了采集好历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图片素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摄制组每年都会辗转杨凌、汉中等地,以苗期、苔期、花期、成熟期等多个时期的图片拍摄为切入点,多次赴小湋河油菜展示基地、汉中市勉县黄沙镇陕西油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范家塬村、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试验基地等多个点位广泛取景,并在大会上进行图片直播。还轮番推出《沿着百年大会的目标行稳致远》《打好“种业牌” 唱响“三农歌”》《从油菜科技大会看“新质生产力”》《这场盛会何以成“顶流”?》《一粒油菜籽里的种业振兴》《“图+视+文”,如何让油菜科技大会真正“+”进去?》等重磅时评。从这些稿件在客户端和各大网络平台的阅读量来看,“浅阅读”时代,深度内容依然有强大生命力和传播力。油菜科技大会得到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宣传,各类媒体发布50多篇,直播平台观看人数突破68万,使大会在全国油菜界创出新名声,形成杨凌的另一张“金色名片”。
心中想着“责任书”,在技术转化中“出大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技术转化,其实是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两头不愿沾的中间地带,被形象地称为“达尔文死海”。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成果如何从无到有,成功走出魔川和死谷,顺利渡过达尔文海?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正开始全新的尝试。自2019年设立首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以来,已连续召开五届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发挥“磁场”作用,释放“辐射”效应,通过油菜品种成果展示与现场观摩不断创新,推动杨凌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在旱区种业硅谷正在崛起、秦创原转化模式初具雏形、10多省份在效仿实施的重要时刻,油菜科技大会也日益成为行业人士观察油菜、了解油菜、读懂油菜的重要窗口。
如今,第六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即将召开,有望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院所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持续不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这是一场难得的行业饕餮盛宴,让我们一起相约魅力杨凌、共享油菜盛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闫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