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陇南武都:“民事直说”作平台 “三个聚焦”促发展

2024-05-16 11:19:39   

按照市、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马营镇人大主席团把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作为全镇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示范引领和监督助推作用,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到民事直说,广泛收集民情民意,聚焦全镇乡村旅游、绿色发展、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加强对所说事项办理的监督跟进,为建设“生态马营、运动小镇”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乡村旅游,支招集体群众“双增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马营镇人大主席团在组织代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暨“和美乡村”建设专题调研中,发现陈塄坎村内旅游设施及资源存在“闲置”或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主席团在该村组织座谈、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旅游设施及资源作用、进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收入增加的工作建议,得到村“两委”的赞同并研究落实。陈塄坎村“两委”还受益于座谈会上代表们“金点子”的启发,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合作社并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高山草甸自然资源和农家客栈、旅游设施等消费性资源,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打造吃、住、游、玩为一体的陈塄坎村旅游基地,建成露营基地、自助烧烤、网红打卡点,改造提升农家客栈一处,并采取向能人大户和有意向群众租赁、承包等方式,在全面激活乡村旅游的同时、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通过新机制运行,预计今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2万元以上、为群众带来户均800元左右的增收。

20240516112017484-8-1fd9d.jpg

聚焦绿色发展,助推整治宣传“双促进”。2024年4月在25日,陈塄坎村民事直说现场会上,镇人大代表王余社第一个站出来为民代言、替大家说事,他提出:绿色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现在农产品、中药材要想有更好出路,必须是绿色无污染的,而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田间地头、路边沟渠等地方塑料残膜随处可见,农药、化肥随意使用。因此,要想咱们的农产品、中药材能卖上好价钱,需全面开展农田污染治理,提升农民环保意识、树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理念刻不容缓。

该“说事”引发了群众的共鸣,也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一套“组合拳”式农田污染整治暨发展绿色农业宣传行动,在全镇展开。镇人大主席路遥敏锐意识到,该行动与市、区人大常委会倡导开展的“万名人大代表助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高度契合,于是立即召集主席团会议经研究一致通过后,组织全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融入此行动中,同步开展“人大代表助推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镇人大精心组织下,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们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废旧农膜清理回收工作深度融合,在集中整治行动中作先锋和表率,通过召开宣讲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及清理回收的好处,带头组织动员群众对弃置于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等区域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推动全镇群众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引导群众科学使用农膜。同时,镇人大主席团还牵头组织代表和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售卖的农药、化肥等农资开展视察检查,杜绝不合格农资流入市场,并在视察检查中还鼓励懂种植中药材的代表对马营镇“万亩中药材基地”病虫害防治做出现场技术指导,为营造整洁优美人居环境和农业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奉献人大力量。

聚焦项目建设,助力征拆施工“双奔赴”。武都区马营30万千瓦风电项目规划建设涉及马营辖区用地面积达600余亩,为把这件全区性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好事办好,自2023年6月开工以来,镇人大组织区镇人大代表参加镇、村两级重大项目建设协调小组,依托民事直说平台畅通说事渠道,让群众不仅可以向村民事直说委员会说,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大代表说,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纾困支招。针对征拆审批流程时间长、群众征地拆迁补偿款不能及时发放到位等难题,代表们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具有一定威望、群众信任度高的优势,提出采取与群众签订保证书,采用“先施工、再补偿”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等建议,打破“签约——发放补偿款——施工”常规,引导群众积极配合项目施工,同时镇上安排代表参加监督工作组,主动对接施工企业、征拆指挥部和群众,及时跟进征拆补偿款审批进度,确保群众征拆款及时发放到位。镇人大还组织代表通过“听、看、查、访”等多种形式,累计走访、宣传选民180多人次,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2件,调处矛盾纠纷、协调达成共识6起,有力助推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王治)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