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13:31:26
5月15日下午,记者随“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看汉中’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城固县龙头镇,了解稻渔综合种养和智能育秧等现代化农业体系。
龙头镇位于城固县中部,距县城6公里。辖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有稻田3.2万亩,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据龙头镇党委书记何胜军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在稻田里养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在这种模式下,水生动物作为天然捕食者,控制害虫数量的同时,其排泄物也能为水稻提供营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龙头镇稻渔综合种养由2018年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5086亩。
记者一行在龙头镇稻鱼综合种养核心区看到,田池水成片相连,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进了稻田,田间地头架设的传感器实时记录着光照、水温、土壤和害虫情况。
在稻渔数字化管理中心,一块彩色大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屏上数字和图像不断变换着,显示田间的变化和各项数据。
“我们在田里安装了传感器,实时收集各项数据,通过传感器把数据传导到平台上来,哪块田该换水了、什么时候该增氧了等等一目了然,然后把情况及时告诉农户提,保障产业丰产丰收。”龙头镇农技中心站长刘新国说,普通稻米每斤售价2元至3元,稻渔米每斤8元至12元,有机稻米比普通稻米平均每斤高出8元,实现了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初夏,油菜籽已收割完毕,正是育秧插秧的时节。记者来到龙头镇智能化育苗中心,1800平方米温室大棚正中央,悬吊着一块电子显示屏。屏上显示着棚内的温度和湿度,6组育秧机正缓缓上下翻卷,2万余盘整齐的小秧苗叶绿苗壮。再过几天,她们就会被送到田间,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吸收阳光和水分,茁壮成长。
刘新国介绍说,智能育秧中心总投资940余万元,占地9.88亩。有育秧流水线6条,插秧机11台、拖拉机5台、无人机2架,2022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从而实现了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再到收割全流程的现代化农业。通过工厂化育秧,可为周边农户按时按质提供秧苗,年机插秧5000余亩。6台育秧机24小时作业,育苗只需要25天,比传统插秧减少了一道工序,每亩能节约成本300元。6台育秧机24小时作业,育苗只需要25天。这些秧苗,再过几天就能直接机插到田里了,比传统插秧减少了一道工序,每亩能节约成本300元。
育秧一年只是一次,难道其他时间育秧中心都闲置着?“育完秧苗后,育秧大棚还可以进行瓜果蔬菜和花卉育苗等农事服务。去年,中心就尝试过培育羊肚菌,效果还不错。”随行的龙头镇党委副书记张鑫解答了记者心中的疑问。
据了解, 目前育秧中心与各个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已累计签订服务订单15000亩。整个基地辐射服务龙头镇五星村、新光村、新华村、六一村和龙头社区5个村3500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显示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直接为经营主体提供基地内不同品种种养单元的生产概况、物联网监控信息及预警提醒。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