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 10:32:16
5月19日,绿荫掩映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瓜果累累,暗香浮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臻品展示会正在这里举行。
来自贵州、青海、山西、新疆、甘肃、陕西和榆林市榆阳区等省(自治区)的100多名“头雁”臻品,有蓝莓、灵芝、西瓜、香瓜、黑花生、土豆、小米,还有文创产品葫芦音响、手饰品、桑蚕丝织品,以及配方羊奶粉、食用油、土蜜蜂、手工挂面、高山茶叶、高原皇菊、中药材,以及产自茅台镇的白酒等,可谓应有尽有,同台竞味。
西农学子们三五成群,品茶尝果,在琳琅满目的展位上体验着舌尖上的科技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汪月琴,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头雁”们的臻品,和大家亲切交流。
“西瓜真甜!”品尝了“头雁”学员、山西省垣曲县三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常瑞瑞展示的西瓜后,罗军赞叹起来!
“‘头雁’的这些产品都不很,关键要把宣传做好,把市场做好,不断增加科技含量,让企业起到龙头带头作用。”
“有品牌吗?”罗军问。
“有,叫‘夏品’,是县域公共品牌。”常瑞瑞说。
“品牌意识要强,如农产品没有品牌,在全国市场销售就受到影响。”
“我们的产品已做了绿色有机认证。”
“那很好!”听到企业已在品牌建设方面有了进展后,罗军满意地说。
在榆林市榆阳区“臻品”展区,中药材产品黄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是夫妻‘头雁’,丈夫名叫任子长。”汪月琴介绍说。
“我们那里种植庄稼地不生长,种植中药材效益好,一亩地收益有2万元。在合作社长年务工的有30多人,全年有700多人,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榆林市榆阳区子长合作社负责人任子长介绍说。
听了介绍后罗军说:“中药材种植,可以和西农生命学院、植保学院的专家多联系,争取做到提纯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榆阳区“头雁”郭换换参加了培训后,在西农专家工作站导师的指导下,注册了商标,产品成了知名品牌。新开发了鸵鸟油系列产品,2023年就销售1000多盒。她说:“这是香皂类的天花板,没有比这个更高档的了!”
同样,榆阳区“头雁”杨镇通,养殖的白绒山羊带动了300多户农户,每户每年增收10万元,年产值3000多万元,带动了榆阳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他还注册了“陕北白绒山羊”商标,创建了品牌。
榆阳“头雁”申雅君,在西农导师的指导下,研发南瓜子、南瓜粉等南瓜系列功能食品,实现了榆阳产业与西农大发展“同频共振”。
“核桃油炸的土豆片要香一些,如果用其他油炸的话就没有这个香味。核桃油对人体来说营养价值高,还有健脑的作用。”贵州“头雁”、贵州欣圣佳食品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伦,左手拿着核桃油产品,右手上下晃动比划,给正在品尝油炸土豆片的学生们讲解核桃油的好处。
油锅里发出滋滋的响声,香味弥漫。七八位学生围成一圈,用筷子争着夹刚出锅的土豆片,都要尝一尝来自贵州的美味,咔嚓咔嚓的咀嚼声响成一片。
“好吃!真好吃!还很香、很甜、很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学生傅圆圆说。
郑春伦是2023年的贵州“头雁”,在西农参加完培训后,他带动的农户从200户增加到了400户,种植基地从1000亩增加到了2000亩。企业年产值1亿元,利润8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西农‘头雁’培育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导师们的精心指导,让我们的产业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展会上,“头雁”学员们纷纷说。
引人注目的是,在全国率先拉开了“头雁”培育序幕、为全国“头雁”培育提供了“榆阳样板"的榆阳区,在西农农民发展学院专设了以“大美榆阳、陕北之窗”为主题的西农“头雁”臻品展区,图文并茂+多媒体,集中展示了榆阳区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将长期供各地“头雁”参观学习。各省市“头雁”臻品,也在这里集中展出。
罗军说:“西农‘头雁’培育成效显著,‘头雁’很有情怀,成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他们不但发展了自己,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和当地产业的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2022年承担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来,已累计培育“头雁”3083人,成立“头雁”专家工作站68个,以“头雁”带“群雁”,锻造出一支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头雁”矩阵,形成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良好局面。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