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09:53:33
清水镇枣林峁村第一书记郝仁驻村以来争取240万建设肉牛养殖场,推广村合作社销售小杂粮,累计创收10余万元;争取165万元,硬化通村道路1.2公里,争取145万元,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帮助解决脱贫户上学困难,争取100份米、面、油慰问困难群众;为群众代销农副产品20余万元。
第一书记郝仁(右一)带领工作队参加丰收节,推广销售贝贝南瓜
从府谷能源投资集团干部到府谷县清水镇枣林峁村第一书记,郝仁同志转变的是岗位角色,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2021年7月,他主动请缨、自愿报名,成为哈镇哈镇村驻村工作队员,2023年6月,接续奋斗、再度“出征”,以清水镇枣林峁村第一书记身份冲锋在乡村振兴最前线,用心用情用力履行驻村使命,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来这当第一书记,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变身为‘三员’——党建指导员、发展引领员、群众服务员。”该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强支部、建堡垒,以第一责任当好党建“指导员”
第一书记郝仁(左一)组织村内全体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驻村以来,郝仁始终牢记第一书记“强支部、建堡垒”的第一责任,紧紧抓住建强班子、壮大队伍、夯实基础三项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创新打造“清单党建”品牌,高标准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指导村党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在主题教育期间,采取线下集中学习、线上学习强国APP自主学习等方式,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切实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加强与村内外出青年沟通对接,积极鼓励“回村发展”,培育后备力量2名,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坚持每周二在村集中办公会,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及时调处各类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极大提高了村级党组织决策议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兴产业、促发展,以第一担当当好发展“引领员”
第一书记郝仁为村内争取资金新建成的肉牛养殖场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到村以后,郝仁首先了解村集体产业现状,走访了老党员、老干部,详细了解村内现有产业结构、历史文化和基础建设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制定了枣林峁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面对村内大棚项目运营资金缺乏,即将荒废的现状,他主动带头垫资3000元,筹集资金24000元,帮助大棚“起死回生”,实现产销25万元。通过这件事,让党员、群众树立了“共同发展”理念,只有众人拾柴,才能让枣林峁村的“发展之火”更高,才能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针对传统养殖业分散广、效益低现状,他提出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积极向上争资要项,投资240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场,目前存栏肉牛120头。大力发展循环绿色农业,通过合作社收购散户玉米秸秆,制成青贮饲料,并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免费还田,形成了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绿色循环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不仅为农户减轻了脱粒、晾晒等劳作负担,增加了收入,而且粪便免费还田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与养殖废料循环利用的新路子。积极探索枣林峁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他创新“村集体合作社+小杂粮加工厂+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村合作社收取农户粮食,由小杂粮加工厂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不仅解决群众粮食销售难问题,又为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累计创收10余万元。同时,他积极为已脱贫户和村民代卖西瓜、鸡肉、羊肉、猪肉、鸡蛋、小米等农副产品,每周五返回县城时,车后备箱里拉的都是他帮销助销的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金额20余万元。此外,他还积极为村内争取资金,建强基础设施、优化村庄环境:争取165万元,硬化通村道路1.2公里,维修拦砂坝1座、水源井1座;争取75万元,建设村庄文化广场;争取70万元,铺设入户道路,新建围墙240米;争取32万元,为村幸福院安装空气能取暖设施;争取太阳能路灯60盏、垃圾箱10个、垃圾车1辆,新建公共厕所1座。“我们还将持续推动小杂粮电商平台销售,对接帮扶单位、帮扶企业进行消费帮扶,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谈起下一步打算,该同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三、暖民心、解民愁,以第一情怀当好群众“服务员”
第一书记郝仁(中间)看望脱贫户,与其交谈了解其近期身体情况
“既然驻村了,就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就要好好干。”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农村事务,他未开展工作之前就默默的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并坚持把“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作为首要任务,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村内的角角落落,逐渐摸清了村情户情。虚心请教老干部、老党员意见,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他不知不觉把刚来时挂在嘴边的“去村里”变成了“回村里”。他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脱贫户王绍华父亲因公牺牲,母亲改嫁,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爷爷是残疾人,奶奶也身体不好,今年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面临上学存在困难,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到派出单位汇报情况,落实资金1万元,争取慈善协会、团县委帮扶资金1.3万元,联系学校说明该学生情况,申请减免了学费,帮助王绍华解决了上学困难的问题。此外,他还经常帮助村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购买常用药,帮助村民缴电费,缴合疗等,从派出单位、帮扶企业争取米、面、油100份,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残疾人、脱贫户、低保户。这些举动让村民对他更加信赖、更加认可。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驻村的800多个日日夜夜里,郝仁把群众当亲人,把驻点村当家乡,在枣林峁村这片热土,倾注满腔热血,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