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甘肃成县:中药材产业为乡村振兴开具“共富良方”

2024-06-05 09:39:52   

夏日,走进成县小川镇,空气中弥漫着浓浓药香味。山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有利时机,一边忙着为地里栽植的桔梗等中药材除草、施肥,一边忙着将新采摘的柴胡、淫羊藿等送到中药材加工厂变现增收。加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洗药、切片、烘干、分拣、包装等工作,忙得热火朝天。

20240605094023878-18-fc43b.png

热火朝天的拣药场景 宋海涛 摄

“党建强则百业兴。我们按照全县‘1+7+N’基层党建工作规划方案要求,积极招引成县同谷家裕有限公司在小川落户,建成了中药材集散中心。同时,成立成县同谷家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全镇19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吸收村干部、农村党员种植户、药材粗加工户加入联盟,整合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层党组织,构建产业推动、部门联动、领头带动三大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党建联盟凝聚力,激活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小川镇党委书记徐永鹏说。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小川镇的交通地位,适宜中药材生长的气候条件奠定了小川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自古便是陇西、兰州入川旱码头,商贾云集、茶马驿站,是陇东南有名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中药材集散地。现今的小川镇,十天高速公路、国道567和省道205穿境而过,更是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一步缩短了与外界交流互通的距离。

20240605094023572-77-96737.png

分工协作进行筛药 宋海涛 摄

近年来,小川镇立足镇情实际,持续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力度,主动顺应产业转型发展趋势,不断整合镇域内资源、资产、资金,筑巢引凤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各展所能、投资兴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持续加强政、企、村以及种植户之间沟通协调,构建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中药材“基地+加工+销售”产业链,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引领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20240605094023918-70-1aadc.png

丰收的喜悦 宋海涛 摄

走进甘肃兆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将新采摘的洋槐花进行筛选、烘干、打包,准备发往四川成都等地,来自河南的客商正焦急地等待着品质优良的桔梗、苦参切片等中药材装车发货。各类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彰显了交易中心的存在价值,“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链同步解决了群众种植、销售的后顾之忧和外地客商采购难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多赢共富的良好发展格局。

“我们村按照‘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建立了中药材粗加工厂。自去年6月份建设投运以来,收购药材2000多亩,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20多人,对药材进行分解、清洗、切片、烘干等处理,后销往成都、广东、河南等地。今年计划在规范完善好厂房的同时,流转群众土地400多亩种植桔梗、苦参等俏销中药材。” 甘肃兆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台玲玲说道。

20240605094023859-34-4f28a.png

晾晒场上的忙碌 宋海涛 摄

在成县同谷家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内,整齐划一地分列着四排人工分拣台,每排有20多人,六个人一组,筛药、装袋、运送至分拣台再倒出来,手工挑选出符合标准的苦参片装盆里,不符合的苦参片便顺手刨至麻袋里,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紧凑娴熟。

“我一天能分拣140多斤,一斤按8毛钱算能挣100多块钱,也不用在地里风吹日晒的,这手做活轻巧着哩。”“她挑拣速度是最快的”还没等台小妹说完话,一旁正在和她比赛的王小琴便打趣地说道,一时间,分拣车间内笑声阵阵,热闹非凡。这样场景每天都有,镇上接送孩子、在家留守的妇女们农闲时就来打零工,时间宽松,自家事不耽搁,还能挣到钱,对于她们来说再好不过了。

为进一步常态化实效化品牌化推进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成县大力开展民事直说工作法“六进”活动,其中之一就是“进企业”,重点由全县县属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新兴领域企业干部职工对“职工个人事、生产经营事、企业发展事”向企业党组织进行“说事”。民事直说工作法“六进”活动是成县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载体,放大民事直说工作法成效的具体实践,为推动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新的力量。

“我们把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引入企业,这样企业主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员工所思所想和个人生活困难、心理状况,同时可以广泛凝聚职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智慧力量,形成‘企业关注关心职工合理诉求、职工热心热爱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小川镇党委副书记郭小康说。

党建领航增效能,协同联动谋发展。成县小川镇以党建引领,深耕中药材产业这片“沃土”,推动产业精细化分工、吸引社会多元化参与、聚力品牌化营销以及推进全域化发展的“一领四化”模式,促进了成县及周边县区中药材种植种类和面积的稳步增加,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乡村振兴开具了新的“共富良方”。(宋海涛)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