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17:12:53 张旭 杜海
踔厉奋发,奋楫笃行。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医保局、区卫健委的有力指导下,立足实际,坚持“为民”情怀,自2022年以来,聚力创建“有事找小马”党建品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服务作为第一品牌,努力让医保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医”靠,让更多参保群众享受医保惠民“红利”。
马头镇在2023年居民医保参保26195人,保费995.41万元,外出和在外务工人员约3万人,常年在家约8000人,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马头镇采取了以下做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始终把党建作为第一要务。定期邀请专家到卫生院专题授课。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卫健委、区医保局的工作部署,创建“党旗在心中、医保在身边”党建品牌,打造便捷医保、惠民医保、智慧医保服务子品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医保医疗干部队伍,自2022年探索“有事找小马,我来帮你办”基层服务党建品牌,受到市委组织部充分肯定,发挥支部及党员前哨探头作用,实时掌控全镇医保发展重大问题,把问题发现作为起点,清单式列出解决措施和长效机制,分解形成任务书、作战图、时间表,形成查找不足学党建、发现问题思党建、夯实队伍靠党建、找准路径悟党建、解决问题践党建的工作格局。全镇选聘14名政治担当、有能力有温度的“第一医保联系人”,其中镇1名村(社区)13名,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贴心医保。
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第一抓手。巩固攻艰促振兴。截止目前,全镇有原脱贫1567户4301人,其中监测对象67户207人,消除风险46户135人,在库风险监测对象21户72人,2024年自然变更人口增加2人减少18人。党委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践行把乡村振兴作为脱贫之后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民心工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巩固,一手抓衔接振兴,坚持推进“五大振兴”,拿出务实举措推进。做到逢会必讲,到村必看。采取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强力推进。坚持专人抓。明确专抓和分管,配足配强乡村振兴工作站和各村专干力量,工作站采取例会和业务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捆绑,配足配齐专干。聘用213名网格员,明确职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安排223名帮扶干部包保全镇1605户,其中重点监测户14户安排班子成员包保。加强4个驻村工作队管理和交流,开展了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坚持“两业”推动。坚持“产业就业”两业引擎推动,全镇1873人已脱贫劳动者外出务工,通过公益性岗位(全镇127人)、辅助性岗位(全镇20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818名省外务工人员申报交通补贴,为全镇499户申报产业奖补,为三类重点对象1641户4526人购买了“防贫保”,为616户购买农产品保险。四是坚持全局思维。全镇一盘棋,抱团发展,确定菌菇种植、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发挥陈滩养殖和羊肚菌、感应寺蔬菜基地、十字路葡萄、李大楼西兰花、湾区村菊花等中药材、胡楼锦鲤养殖、稻虾综合养殖等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五是坚持传播马头声音。该镇作为市级乡村振兴信息报送直报点,加强对振兴办和专干队伍培训和指导,持之以恒传播马头声音,传播马头乡村振兴正能量、务实有效的经验做法、感人的故事,去年以来,在金安发布、安徽经济新闻网、农村青年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上发布信息157条,其中中央级媒体3篇,为不断讲好“马头乡村振兴故事”持续发力。
始终把为民作为第一导向。围绕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全民参保,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生儿等重点群体,将参保融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内容,精准锁定参保资助对象,辖区群众应保尽保。坚持联动兜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重特大病救助、防贫保多重保障梯次减负功能,及时兑现群众保障待遇,做好商业健康保险无缝衔接,实现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信用就医的一站式结算。深入贯彻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高效运行。通过微信、电话、短视频等加大对在外务工人员政策宣传。2023年全年开展医保工作专项会议10余场,政策宣传会议6场,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张,面对面点对点宣传人数达2万余人,统筹抓好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村干部三股力量,严格落实网格化包保责任,全面开展分级诊疗“暖民心、贴心服务”走访,落实从参保、就医、医保报销全过程暖心服务,将有温度的医保送到群众“心”上。2023年防贫保缴费4480人次22.4万元,获得理赔93人次57.5万元。获医疗救助9人次17.57万元。重特大疾病上报11人次救助18.04万元。
始终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应时应事促发展。准确把握医疗保障各方面之间、医保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改革联系,积极落实国家级医保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落实六安市自2020年起开展了医保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根据GB/T24421系列标准的要求,按照“工作职责、经办流程、服务标准、系统培训、全面推广”等五大医保服务建设标准化体系,建立了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组成的医保服务标准体系,围绕服务提供、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管理保障、评价改进等方面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医保同智慧医院、智慧药房的集成发展,积极开展移动支付、刷脸支付、诊间结算、电子票据、电子处方流转等试点,挂号、检查、购药等全场景实现无感就医,镇村建立全覆盖日常走访机制,家庭医生签约12286人,一季度一走访,做到了疾病防范关口前移,受到群众好评。2024年落实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权限继续下放,开展了镇村业务培训,其中镇已经开放:门慢门特登记、生育费用及津贴申报、异地就业备案、个人零星报销申请、灵活就业参保登记等权限业务,村已经开放:居民参保查询、门慢门特登记及打印、异地就医备案、城乡居民参保登记,个人业务查询等权限业务,“家门口”医保方便了群众,走近了群众,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始终把服务作为第一品牌。建立健全镇村两级网格化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借助文明创建“15分钟”生活圈,实行群众“进圈入群”管理,优化政策宣讲、便民服务、个性化服务“三服务”,累计推送医保政策信息3万余条。优化“线上+线下+自助智慧经办服务”,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医保经办平台,充分运用安徽医保App推广小程序,实现门特病医院变更、异地就医备案、参保关系转移接续等32项业务掌上办、网上办。整合经办服务流程,打通数据共享链路,大幅减少非必要资料提供,推行“预约延时+代办帮办+异地协办”工作机制,马头镇医保服务站点延伸到村(1站13点),破解服务时间差、多单位交叉业务等异地就医难题。
始终把需求作为第一追求。用心用情解诉求,将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目标,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穷尽一切手段”解决群众诉求。坚持遵循规律,加强能力建设。坚持“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2023年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5330万元,建设六安市失能失智特困供养人员康养中心项目,2024年1月动工,目前正在建设,预计2024年10月主体完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同时加强对该镇卫生院和村医培训和考核,做好政策宣传、就医咨询、报销政策咨询等暖心服务,关注重点参保、慢特病、大病人群。积极对接市四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柔性引进一批业务过硬、群众认可的紧缺人才每周来镇卫生院坐诊,加强分级诊疗,延伸服务半径,将医保服务站点和参保就医咨询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家门口”有温度的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