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09:12:56
风吹麦田千重浪,麦粒渐满穗金黄。“关中粮仓”陕西渭南麦区迎来丰收季。
连续七年种植“徐麦35”小麦品种的大荔县韦林镇庆沣村种植户高智斌,看到自己今年的小麦杆壮、穗大、粒饱,心里乐开了花。
种了大半辈子地,高智斌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出好粮食。“以前,田里种了好几个品种,哪个产量高就种哪个。”这些年,靠着不断筛选、更新品种,他尝到了种地的甜头。
作为“徐麦35”品种的陕西省总代理,渭南天成丰农业公司负责人王乐表示,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组成了小麦的产量结构,而能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唯一客观物质条件,就是种子。
多年来,徐州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品种改良,以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优质高产稳产、绿色高产稳产为育种方向,先后选育出了高产稳产代表品种“徐麦35”,让小麦产量迈上新台阶;高产优质中强筋代表品种“徐麦44”以及超高产代表品种“徐麦45”,促进了小麦产量、品质稳步增长……
良种推广鼓起农民“钱袋子”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路径在提高单产,而良种贡献,功不可没。
△种植户高智斌查看小麦长势。
雷繁是大荔县双泉镇仁义村“新农人”代表。作为一名90后,流转+托管土地2700余亩,凭着近几年在土地上的坚守和探索,种粮种出了“名堂”,闯出了一条靠种粮增收致富的新出路,成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站在村口从南往北望去,一片片麦田长得正旺。雷繁端详着饱满圆实的麦穗,心里的喜气儿也在往上涌。“‘徐麦35’小麦品种已经连续种植了五年,从最初的500亩起步,到如今已推广种植达2400亩。”雷繁说,该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具有耐旱、抗倒伏、抗病强等优点。
去年的烂场雨雷繁至今记忆犹新:“作为稳产高产麦的代表,‘徐麦35’经受住了灾害气候的考验,每斤高出了3毛钱的市场价格销售。算下来,合作社一季可增收80余万元。”
雷繁这些年和土地、粮食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深深感觉到,靠良种推广、科学选种,日子才能过得更有奔头。迎风漫步在沃野平畴,这位“新农人”笑得灿烂。
“今年麦子长势不错,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能有个好产量!”包括和雷繁、高智斌在内许多种粮大户一样,很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都在铆着劲争取丰收。
安徽宿州,从刚刚结束的一场“徐麦35”测产会上,实收测产面积4.94亩,籽粒毛重3730公斤,籽粒含水量13.7%,杂质含量0.5%,按13.0%标准含水量折算后,实收亩产1490.4斤。
一粒好种子种进地,一大捧优质麦长出来。站在田间,望着一簇簇沉甸甸的麦穗,丰收在握的种植户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金种子“长”出富足好日子。
“芯”麦革新充盈“粮袋子”
好种子打好粮。“徐麦35”是徐州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选育而成,并于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
当年,渭南天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取得了“徐麦35”陕西省独家经营权,该品种以高产、稳产等特性连年来赢得种植户的一致认可。
特别是在2020年,大荔县韦林镇迪村农户程占鹏,6.2亩小麦卖粮10230斤,亩均1650斤!成为当年度热议话题。
△“徐麦45”田间长势。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徐州市农科院在小麦良种培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抢眼表现,不同用途的小麦新品种迭代升级,为全国小麦的稳产、优质、绿色小麦增收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除“徐麦35”外,以“徐麦44”“徐麦45”等为代表的优质的小麦新品种相继走出实验室、走进大田。
5月18日,在大荔县韦林镇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举办的“徐麦44、徐麦45”观摩现场,该品种的综合性状和超高产量表现,赢得了与会专家、种植大户的一致认可,他们对拓展品种未来市场信心满满。
“徐麦45”聚合了周麦16的矮秆大穗产量高和徐麦8085品质优等特点。经过多年布点试验,被河南布谷鸟公司看中,并取得全国品种经营权。
“徐麦45是一个矮杆大穗、强抗倒、抗冻的超高产品种。”河南布谷鸟种业负责人胡杰清说,“该品种是在延续‘徐麦35’优质基因基础上培育而成,个子更矮,适应性更广,品相更好,产量更高。”
事实上,与小麦单产、品质跃升相对应的,源于育种团队在每一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付出。种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提升了粮食产量,稳住“粮袋子”,更带来了经济收益,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潜心育种端稳“中国饭碗”
种业翻身,不仅要突出高产,更要体现优质、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品质更高需求。如何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提质增效,看似矛盾的产量与质量,徐州市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潜心在科技创新和品种培育方面让二者“兼得”。
近年来,徐州市农科院小麦团队在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培育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徐麦44”多年的品质测试达国家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今年,连云港众祥种业获得“徐麦44”品种的全国生产经营权,公司总经理朱克兵看中的便是该品种隶属优质中强筋和高产相结合的小麦品系典范。
从高产稳产、优质高产稳产、绿色高产稳产的育种线路图可以看出,徐州市农科院小麦室育种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小麦品种从追求高产转为高产优质、绿色高产稳产的新突破。
徐州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张会云介绍,以小麦新品种徐麦DH9为例,便是利用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的一个徐麦新品种,经过多年多点的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均达到中抗以上,已被全国众多单位作为赤霉病优异抗病材料加以利用。
兴农利器在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麦系列品种将继续用粮“芯”守护红线,用“食”力做强粮安文章。
今年“徐麦44”在江苏连云港更是取得了亩产1722.7斤的新突破。当下,全国麦收已近尾声,徐麦系列品种测产数据陆续出炉。陕西乃至全国,广袤的麦田必将上演诸多有关徐麦系列小麦品种的精彩故事。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耿苏强 王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