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清涧县大力推进红梅杏产业稳步发展——红梅杏子甜 乡村产业兴

2024-07-02 09:49:02   

眼下正值红梅杏收获时节,走在清涧的山山峁峁,放眼望去,一片片红梅杏林甚为壮观,呈现出一派夏日丰收美景。红梅杏是清涧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清涧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按照“适度规模、示范推进”的思路,在10万亩山杏的基础上嫁接改良红梅杏,县财政按照每亩500元给予农户嫁接补助,并由工作专班负责从接穗嫁接到栽植管护再到上市销售、质量溯源全程把控,大力推进红梅杏产业稳步发展。

图片

目前,该县有红梅杏5万亩,今年产量预计达1700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带动杏农户均收入3万元。

多方联动 拓宽销路 

线上线下全面发力

6月25日,清涧县第三届“农信杯”红梅杏节暨红梅杏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启动。较之前两届由清涧县委、县政府主办,本届主办方增加了共青团榆林市委、市青年联合会、农业农村局,承办方首次增加了市委网信办市数据局、市互联网协会等市级单位团体。

图片

活动中,石嘴驿镇、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等清涧红梅杏主产地,与北京清涧商会、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榆林市城投公司等团体企业,以及来自甘肃、宁夏等地的客商,或现金订购,或协议订购,现场定购了价值230万元的红梅杏。

图片

利用网络经济、网红经济助力销售成为本届红梅杏节的亮点。网络主播、达人端着一盘盘色泽艳丽的红梅杏,展示清涧红梅杏的卓越品质,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下单。“市互联网协会积极响应公益助农的号召,组织了近30名网络达人,现场直播销售清涧红梅杏,同时宣传推介当地文旅、美食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协会优势,承担责任、奉献爱心,带动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网络公益事业。”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卜崇飞说。专班跟进 高效服务 为杏农送上“杏”福大礼包本届红梅杏节上,清涧县红梅杏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对全县红梅杏产业致富带头人及清涧红梅杏短视频宣传比赛、摄影作品比赛、宣传语征集活动中的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其中,杏王评比大赛尤为引人关注,通过专家组称重和糖度评选,由石嘴驿镇李家西沟村选送的一组红梅杏脱颖而出,荣获唯一的“杏王奖”。

图片

“这些杏每颗都重3两多,3颗就差不多1斤了!”李家西沟村支书杨红卫自豪地向围观人群介绍,红梅杏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目前盛果400多亩、幼果200多亩,以前用老旧方法管理,挂果率不高,长得个头也不大,这两年在专家和科技服务团队的指导下栽种,收益明显提高了,今年又新嫁接了400亩红梅杏。杨红卫说的专家来自清涧县委组织部、县红梅杏工作专班、县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等部门团体。县上通过专家人才课堂培训、基地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为杏农送上“杏”福大礼包。与此同时,红梅杏主产乡镇也成立了各自的嫁接技术服务、销售代办等团队,助力杏农稳产增收。打造品牌 稳步发展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月11日至18日,清涧县文联发起征集红梅杏宣传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581名作者的2300条宣传语。主办方对这些宣传语编号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19名,唯一荣获一等奖的宣传语为:“杏”会清涧,礼遇天下。这句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宣传语,充满地域特色,传达了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当地凝聚各方力量、帮助杏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红梅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图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清涧成为红梅杏优生区。该县地处黄河、无定河交汇流域,年均气温10.6℃,年均降雨量558毫米,无霜期约200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盛产的红梅杏味道甜、色泽好、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及各种微量元素,食之甘甜、满口留香。2021年,清涧红梅杏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我们不断擦亮红梅杏招牌,持续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从政府到民间,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全民销售。”清涧县农投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生表示,为促进红梅杏销售,清涧县线上线下全面发力,一方面邀请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地客商前来收购,与盒马等商超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邀请带货主播开展线上销售,截至目前已售1300多万元,有效助力了杏农增收。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白梦娇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