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陇南武都: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司牛平

2024-07-10 19:28:59   

近年来,武都区石门镇上白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这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司牛平的努力。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司牛平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心系群众,扎实苦干,为群众排忧解难,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增收。

20240710193726603-14-0bfbd.jpg_scale_.jpg

农村发展好不好,农民致富快不快,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发挥的好不好,要看党建引领奔小康实践的好不好。上白杨村位于白龙江沿岸,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油橄榄、花椒、蔬菜瓜果等产业最佳适生区。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司牛平把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作为重要抓手,带领村“两委”主动谋划,带头创办了陇南万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支部牵头,探索形成了“支部+合作社+种植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纳全村260户种植户入社,在良种培育、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环节为入社群众提供服务,解决优等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滞销等方面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建立了在党组织引领下的农村利益联结机制,从做给群众看变为带着群众干,有效激发了群众积极发展的内生动力。2023年全村油橄榄达到600亩,产值280万元,花椒800亩,产量180余万元,各类蔬果增收2000余吨,产值320万元。同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2名,培养党员致富能手3名,1名党员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班子,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

勇当“实干家”  办好“村里事”司牛平担任党支部书记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内河堤年久失修,汛期泥石流频发成为群众安全隐患,农业生产没有一条像样的产业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面对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上任后,司牛平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多次对本村“火烧沟”“小水沟”两条隐患较大的沟道土河堤进行了维修加固,解决了上白杨村群众汛期安全隐患问题。由于上白杨村海拔整体高于白龙江,提灌水上水不足,严重影响群众的农业生产,为此司牛平多方争取项目,为村上打了一眼机井。整整一个月,他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工地,购置材料,严把工程质量关,当井水喷涌而出时,群众一片欢声笑语,却没有人发现司牛平消瘦了。机井的投入使用,让全村新增了20亩水浇地,由原来的亩产600斤提到了900斤。同时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村内巷道硬化、产业路、晾晒场、维修机井、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上白杨村貌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如何利用有限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他这个党支部书记想的最多的事。通过调查研究,上白杨村群众收入不稳定的原因就是过于依赖单一的农业生产,为此他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每年向青岛、新疆等地有组织的输转本村青年劳动力200余人次。任职党支部书记前,他本就是村里勤劳肯干、口碑较好的致富能手,看到群众农业生产常用的地膜使用过后大都变成白色垃圾而污染环境,在了解相关行业情况后,组织本村十余名青年,先后赴河南、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废旧农膜加工产业,回村后,建立了上白杨村废旧农膜加工厂,让废旧农膜“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有效保护了环境。(蒋小花)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