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 10:26:16
近年来,站儿巷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好产业发展“特色牌”,激活美丽乡村建设“源动力”,全力铺就群众增收“共富路”,让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乡村振兴有“鸡”遇
站儿巷镇坚持“小群体、大规模”,合理分片区轮休养殖,通过“统一发放鸡苗、规范技术指导、兜底保障销售”,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截止目前,带动632户农户养殖“五黑一绿”云屏林草鸡25万羽(农户覆盖率达61.5%),预计全年养殖量可达56万羽。
热带水产在北大荒“安家”
今年5月份,在站儿巷镇冯河村养殖基地投放6万尾的罗氏沼虾苗和2500尾的加州鲈鱼苗,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试验养殖。目前,鱼虾长势良好,虾达到3~4公分,预计10月份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下一步,站儿巷镇将试验归纳总结,制定出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养殖技术规程和标准,完善产业供销链条,不断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打造特色水产养殖品牌,填补北大荒热带水产养殖项目的空白。
“小群体、大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
“自从有了这食用菌大棚,我们就再也不用出门打零工了。在这里务工,不仅可以在家里照顾孩子上学、照顾老人,一天还有六七十块钱的收入。这几年算下来,我们家每年要多收入1万多元。”马庄村村民高兴地介绍。
站儿巷镇充分发挥区域内村党支部在产业中的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动农户抱团发展种植,通过多方联动机制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收益。
沃野山川尽现“蜂”收美景
“自2019年加入养蜂的行列以来,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我现在一年就中蜂产业收入达6万左右。”两当县鸿源兴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宏伟谈起自己的“甜蜜”事业很是自豪。
站儿巷镇利用镇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宣传鼓励引导农户发展中蜂产业,创新“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组织管理+产业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的合作共赢模式,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培育优良蜂种,推广科学养殖,强化政企合作,蜂农抱团发展等方式,推动站儿巷镇中蜂产业“飞”出一条“甜蜜”生态产业致富路。
核桃经济香甜致富路
自“双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站儿巷镇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理清工作思路、靠实工作责任,在核桃套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出全托管、半托管经营管理模式,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见效一棵”。截至目前,共栽核桃1.2万余株,现有核桃41.5万株,人均达到141株。全面完成了栽植和管护任务,实现了地埂边际全覆盖。
花椒丰收在望 成为群众增收的金果果
走进站儿巷镇太坝村,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丛丛、一蓬蓬枝繁叶茂的花椒树,枝叶间密密麻麻的青色花椒,郁郁葱葱、椒香四溢。
“我现在就是给七亩花椒修剪、拨芽,把瘦弱的枝芽减掉,均衡养分,这样椒果会长得硕大饱满。”花椒种植大户杨小强说道。小小花椒俨然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中药材开出乡村振兴“共富良方”
在两当县站儿巷镇南坪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成片白芨竞相开放着紫红色花蕊,照亮了群众产业增收致富的希望。站儿巷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为当地群众开出了一道致富“良方”。
“我种植中药材好多年了,今年种植白芨15亩,县上有奖补政策,效益一直不错,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今后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多赚些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南坪村唐安平高兴地说。
全镇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村组全覆盖,以连翘、茯苓、柴胡、桔梗、苍术、淫羊藿为主的中草药面积达6500亩,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个,中药材种植大户15个,建成中药材示范点6个,有效带动了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助力农民致富好“钱”景。
现代农业产业为站儿巷镇的发展描绘了一张振奋人心的“规划图”,精雕了一张路径清晰的“施工图”,全镇将就着这张蓝图强力攻坚、久久为功,为站儿巷镇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