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06:21:04
7月8日,据陕西网消息: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入选。
此前,据安康市自然资源局公众号消息:截至5月15日,白河县595个2512.11亩承诺耕种图斑按期完成举证,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审核,图斑通过率100%,深度诠释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白河“三苦”精神。
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以上成绩,目前,白河县自然资源局以及乡镇上专注这项工作的同志仍然以更高的目标紧盯弱项,不断补齐短板。
正是基层干部这种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才使得流出耕地整改在白河县真正实现了落地落实,也使得当地农民增加了粮油收益。
“去年九月,我家五亩耕地在整改恢复后就种了油菜,今年五月收获了五百斤菜籽,榨出了两百斤菜油。现在,又种植了玉米。”白河县卡子镇药树村六组村民毛名礼告诉记者。
面对老百姓的称赞,白河县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治波讲到:”下一步,我们将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严控耕地流出,持续推进耕地流入整改,严防死守全县18.76万亩耕地红线。”
据白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同志介绍,近年来,该县牢记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重点,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筑牢辖区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把耕地保护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将“三区三线”划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纳入县对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红皮书,分解下达各镇;以镇为单位下发了“三区三线”规划管制图;配发带有最新年度遥感影像和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移动终端。通过三项措施,实现了带数量、带坐标下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严格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设立田长夯实责任。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白河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设置县级田长2人、镇级田长22人、村级田长113人;同时明确将联镇县级领导、联村镇级领导作为县级、镇级片区田长,协助同级田长开展工作;将全县21178个耕地保护图斑和10003个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逐图斑落实至829名巡田网格员,完成县、镇、村、员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建立。
三是积极落实激励机制。按照《陕西省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积极组织省级耕地保护先进镇推荐评选工作,先后有麻虎镇、双丰镇获得2021和2022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先进单位,分别获得激励资金100万元。2023年度,卡子镇已通过市级审核,向省级进行推荐。
四是扎实推进耕地整改恢复。2023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及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印发《白河县2021-2022年度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方案》,成立6个督导组驻镇督导,认真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2023年,累计恢复耕地6400余亩。2024年上半年,又成立12个指导组下沉一线,督促指导各镇完成承诺耕种图斑复耕复种2500余亩,并在全市率先完成承诺耕种图斑举证入库工作。
五是开展全域整治试点。全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申报实施仓上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对项目区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村内农田集中连片,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打造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六是加强宣传提高耕地保护意识。通过印发《关于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深入开展“一法一条例”学习宣传工作。全县各镇在辖区内人口密集区、重要卡口路段等显要位置张贴固定宣传标语100余条;制作和发放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册2000余册,做到镇村领导班子、村组长人手一册;由县局普法宣传队利用镇政府开党员干部会议和举办大型群众活动的机会,开展“保护耕地 寸土必珍”为主题的普法宣讲会20场次,极大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黄治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加强耕地管护责任落实,按照政策要求迅速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护职责移交农业农村部门,同步加强镇村对耕地保护的属地责任,引导群众和市场主体真正将耕地用于种粮,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通讯员 黄 晶晶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