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康县以“五个聚焦”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 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4-08-01 15:58:26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这一重要论述联结理论与实践,为新时代的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方向,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20240801155858289-82-187f6.png

近年来,康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五个聚焦”全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是聚焦“共居”,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县各乡镇聚焦“共居”以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为依托,走出“党建+创建”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建引领、两委牵头、共同履职”的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社区)环境建设,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长廊5处,构建和谐共居的村(社区)环境。城关镇东街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社区LED屏等宣传展示平台,使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典型模范事迹走进社区网络、楼院、家庭,以“有形+有声”的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环境;通过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迹,使各族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民族团结教育,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围,把发展落实到惠及民生增进团结上。

20240801155859071-48-3dd83.png

二是聚焦“共建”,构建共治共管治理体系。全县统战各成员单位和乡镇按照“党建引领,统战赋能”工作思路,把促进“两个共同”与中心工作相融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乡镇结合陇南市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基层治理贡献统战力量。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共建单位合作、志愿服务参与等多方力量优势,实现村(社区)事务共治、治安共管的治理体系。城关镇东街社区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多方力量,帮助进城务工的各民族群众解决租房、就近就业、子女上学等难题,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开展家政服务,共同开展法律知识、物业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惠民政策等咨询;共同开展居民医疗保险、安全用火用电、反电信诈骗、文明养犬等宣传;共同开展邻里关系、婚姻家庭、房产物业等矛盾纠纷调解,有效实现社区工作着力点与群众呼声有机融合,引导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抢修队、党员志愿者的作用,为各族群众提供爱心义修、老年理发、代收快递、防疫消毒等公益服务项目,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感受到村(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贴心服务,引导各民族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互嵌式发展社区创建中来,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创建、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是聚焦“共学”,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以搭建“红石榴工作室”为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手工艺技能的学习交流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思想上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意义认同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全县共建成“红石榴工作室”5个,长坝镇白杨树坝村“红石榴工作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纳入村规民约、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村“党员之家”及居民微信群推送党史知识、红色故事,利用“红石榴工作室”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红色经典篇目”诵读、“学唱红歌”“红色故事大家讲”“党史知识有奖竞答测试”等活动,营造村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大堡镇街道村积极探索实践“统战+社区”创建模式,以“巧手编织室”为平台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辖区各族群众通过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活动也为社区各族群众搭建了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平台。

四是聚焦“共乐”,传递民族团结好声音。支持各族群众举办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村(社区)常态化开展民族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群众文体活动。三河坝镇积极探索“党建+民族团结”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在秧田坝村成立便民服务站,设立了爱心驿站、点单式服务站,实现民族工作精细化、制度化、常态化转变。同时依托“党群活动日”,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书屋等场所,开展讲好“民族团结+金种子”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搭建“结对子,交朋友,促团结”平台,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王坝镇何家庄村组织开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暖心乡村  老年爱情”特殊摄影活动,为村里15对高龄老人补拍“结婚照”,为老人记录最美“夕阳红”。同时本村民俗文化传承人廖兴李创作土琵琶弹唱《民族团结心向党》歌曲,郎朗歌词“六个梦”,“生态梦、百姓梦、人民梦、国家梦、民族梦、大家梦”,打造民歌之乡,做到让游客踏着民歌游览康县美景,让游客听着民歌感受康县文化,让游客唱着民歌回味乡愁,用接地气的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五是聚焦“主线”,形成创建工作大品牌。康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把握“十二个必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中坚持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有效整合资源,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功能共融”,在创建工作、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上实现统筹联动,在村(社区)服务大厅、居民议事厅、调解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中突出了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民族团结、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法治宣传、文化活动“八大功能”,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新路子,奋力开创了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使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在康县大地春风化雨。(黄建江)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