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09:37:46
栉风沐雨见证沧桑过往
寒来暑往孕育桃李芬
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
请和小编一起
跟随先贤的脚步
让西农记忆永不磨灭
让西农精神历久弥新
薛愚(1894—1988),字慕回,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药物化学家和药学教育家,我国药学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192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学系,1933年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936年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作为中国药学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提出药学教育“三三制” 观点,编著我国第一部医药院校教材《医用有机化学》,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
1936年
在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筹备处主任王玉堂的盛邀下
国立暨南大学任教的薛愚
离开生活条件优越的上海
来到武功农专
任农业化学组教授兼农化系主任
为农化系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薛愚离开上海赴农专
路过南京时
农专首任校长于右任
亲自召见薛愚
于右任校长鼓励他说
“陕甘宁地区盛产草药
你到那里可以开展药学事业
到农专后可以设实验室进行研究
也可以设药厂提炼中草药”
1936年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937年9月17日
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薛愚与
农专秘书长杨亦周
及进步学生成立了
“陕西抗敌后援会西北农专分会”
邀请上海救亡剧团第五队
来校公演救亡话剧
在武功演出月余
受到学校师生员工
和附近农民群众的欢迎
针对日本军队利用飞机狂轰滥炸
投放灭绝人性的化学毒气弹
在后援会的指示下
薛愚发挥专业所长
编写了《防空防毒法》小册子
除在校内宣传、示范和演习外
还由农专印刷散发全国
薛愚还与化学教师葛春霖一起
到西安给中学化学教员训练班
和军校进行防毒知识宣传教育
1938年,学校师生面向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
为了让农专师生募集的寒衣、现金
和其他物资充分发挥作用
在薛愚和陕西抗敌后援会
西北农专分会宣传部部长、地下党员
李道煊的努力下
他们将物资送给了抗日战争中
功大且生活艰苦的八路军
后援会负责送到西安
林伯渠负责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验收
1938年春
薛愚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见到林伯渠
提出两点请求
一是请林老到农专作一次时事报告
二是请林老写一封介绍他们夫妇二人
到延安参加抗日的信件
林伯渠表示
“抗日战争可能是持久战
希望你留在后方从事
民主统一战线工作”
从此薛愚安心留在后方
做党需要的工作
后薛愚离开西农
先后在国立药科专科学校、齐鲁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
成为我国多所高等药学院系的创始人
他长期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是较早应用现代化学理论和
方法研究中药的学者
他先后对醉鱼草、茶叶、川芎、
汉木鳌子等60余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
特别是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
设计的简易挥发油含量测定器
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效率高等特点
优于当时国外同类仪器
薛愚著《药学常识》
以“勤于职守,忠于职守
宁愿人负我,决不我负人”
为座右铭的薛愚
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新中国成立后
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一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第一届理事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等职
1949年夏
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召开
薛愚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勉励他说
“搞药很好嘛,要努力啊!”
薛愚不负共和国领袖和人民的厚望
一生致力于我国药学教育事业
讲授“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
“分析化学”“普通化学”“药剂学”
“调剂学”“药学概论”等课程
1940年创建了齐鲁大学药学系
1943年,他认真总结药学教育经验
发表《论药学教育》
阐述了“三级制、三系制与三关制”
的“三三制”办学观点
“三级制”即药学教育
要分初、中、高三级培养人才
“三系制”即药学院
应分药化学系、生药学系、药理系
“三关制”即学习场所
包括学校、药房、药厂三个机构
1952年
薛愚担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教授、系主任
主持设置生药学、药物化学、药品检验专业
延聘优秀师资
主持修建药学实验楼
购置仪器设备
扩充图书馆
扩大招生人数
培养大量药学人才
1984年
年近九旬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80年代编著了《中国药学史料》
和《中国药学会史略》
为中国药学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薛愚主编《中国药学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