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 10:18:08
一、修复养殖设施,及时捞除杂物
对于损失轻微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对被淹没的池塘及稻田养殖区,水位一旦回落,要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准备。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无法修复的要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池塘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放养,减少受灾损失。对于池塘精养区,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减少水位差,防止逃鱼;其次要及时检查修补进排水口,防止渗漏,以防养殖品种再次逃逸。此外,要提前开展物资储备,做好养殖设施和房屋加固,避免突发灾害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准确评估养殖灾损,分类采取补救措施
准确判断灾后养殖水产品的剩余存量,是苗种补放及后期的饲养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根据洪灾前后的摄食量变化来估算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数量。对于养殖量的估算,可根据摄食情况来估算存塘量;每次投饲后2小时检查摄食情况,以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宜,再根据投喂量的3~4%,推算出存塘量。对于池塘等人工养殖水体,一是剩余比例高于50%的,可按精养模式,适当补放夏花鱼种等,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年底达到可出售的大规格鱼种。二是剩余比例低于50%的,可考虑并塘,腾出塘口投放夏花鱼种,适当稀放,或选择生长速度快、效益好、大规格优质品种,上市茬口安排在翌年价格较高5-6月份。三是基本逃逸的,清塘消毒后投放夏花鱼种,培育效益较高的大规格鱼种,或养殖周期较短的青虾等品种。
三、加强病害防控,防止疫病暴发
一是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较为常用,具体可参见行业标准《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22)。二是及早消除养殖水产品对洪水冲击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采取换清水,饲料中增添维生素C、免疫多糖、复合中草药等措施,提高鱼虾蟹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三是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虫,捞除漂浮死亡水生动物并深埋处理;要特别重视暴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监测预警,发现有病害征兆及时指导养殖户科学处理。对此,可采用水体消毒加内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以防扩散形成暴发性疫病。
四、加强水质调节,及时做好增氧
一是调节pH值,施用生石灰能有效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杀灭病菌;二是及时调节水质,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能迅速清除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改善水质和底质,必要时加注新水;三是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投食量控制在8成饱为宜;四是正常情况下通过日常换水的方法可基本保证养殖水体溶氧量,但汛期建议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保持鱼池溶氧含量在4毫克/升以上,并采取以下增氧措施。
1.机械增氧。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要及时开机增氧。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或凌晨,该时段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此时开机除起增氧作用外,还可降低水温。另外,可加大池水上下层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
2.化学增氧。严重缺氧时还可投化学增氧剂救急。
3.人工增氧。无机械增氧设备的也可人工摇小舢板船搅动池水,尽量使池水充分活动起来。池水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即使在强降雨后的短时间内底层水溶解氧也不能低于3毫克/升。
五、强化苗种培育,及时补足育种
强化秋季苗种培育。苗种补放根据当地养殖习惯及苗种存量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品种,可以通过回捕、调剂、秋季繁殖等方式解决苗种问题。在苗种补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产品苗种的质量问题,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最好由当地渔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把好苗种的种质关和补放技术关,以免造成二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