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 22:07:08 贾赟 李敏尧
雁行万里靠头雁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头雁”的引领。
近年来,榆阳区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抓手,坚持人才为先、产业为重、产改为基、共富为本,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如今,经过培训的97名“头雁”,已经在榆阳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奋楫前行,郭双牛就是其中一员。从对土地的深情凝视,到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他用自己的双手,将一颗颗平凡的种子,培育成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金钥匙”,让一幅“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榆阳大地徐徐展开。
夏日炎炎,阳光如织。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榆阳区巴拉素镇,有着“毛乌素沙漠绿珍珠”美名的沙地西瓜在一片片绿色瓜蔓的掩映下悄然成熟。巴拉素镇双牛家庭农场负责人郭双牛仔细检查着西瓜的成熟度,村民们则围在他身边,认真学习着如何辨别西瓜的最佳采摘时机。
右为郭双牛
“眼下正是西瓜上市的时节,我种植了20多亩沙地西瓜,产量能达到每亩一万斤左右,而且今年西瓜的价格也好,每亩收入能达到近一万元。”郭双牛还拿着试验成功的新品种美都西瓜向记者介绍,今年他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试种了15个新品种的西瓜,都非常成功,“美都西瓜是黄瓤的,口感甜脆,比普通的西瓜价格能高出两倍以上。”
作为多次参加榆阳头雁培训的佼佼者,郭双牛深知“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西瓜种植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订单化发展,同时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带动他们一起走上沙地西瓜种植的致富道路。
“郭双牛学习回来以后,带回很多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他自己种植的西瓜产量上去了,品质更好了,也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现在在他的带动帮助下,我们好多户村民都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规模。”巴拉素镇小旭吕村村民候建兵说,巴拉素沙地西瓜品质“出名了”,好多外地的客商都来高价收购,让村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干事创业的“必修课”,是郭双牛这些年前进的动力。他通过参加“头雁”培育项目这一高规格、高水平的学习,不仅圆了他的大学梦,激发了他的“破题”新思路,同时在与其他优秀新农人的交流中,他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回到家乡后,郭双牛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逐渐成长为“土专家”。
“ 通过参加‘头雁’培训后,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思想,在自己的基地上做了很多试验,果然成功了。我就将这些成功经验总结推广给更多农户,让他们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郭双牛表示,他将用接地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真正将农业知识、种植技术普及给广大农户,为当地农户种植、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头雁”的担当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