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16:35:59
坪垭藏族乡辖9个村,1432户6369人,2013年贫困户615户3072人。2018年10月完成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8个村1236户5731人从高山区搬迁至川坝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坪垭藏族乡大力推进“党建+”治理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筑牢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治理、媒体服务,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来越宽、队伍越来越强、基础越来越实、环境越来越好。
“党建+特色产业”富乡,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纳入党支部述职“必选题”,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加快构建“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坪垭藏乡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花椒、肉兔养殖等“四大支柱”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双千双万”目标(千亩油橄榄、千亩小杂粮、万亩花椒、万只肉兔)和建设“一路一带”(产业路、产业带)工程;充分发挥坪垭电商服务站的作用,建设藏乡直播村,打造网红经济;特色产业收入突破千万元,让群众收获最大收益,逐步实现“产业振兴”,实现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格局。
“党建+人才培养”强乡,培育基层社会治理“人才树”
以“党管人才”为统揽,全领域广纳英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人才的广阔舞台,优先吸纳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青年能人为党员发展对象,多举措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锻造政治素养高、带动能力强的乡村“生力军”,为农村发展夯实基础;紧盯农村党员、驻村帮扶队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乡贤能人等队伍,通过摸底调研、村组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把在种养、产品加工、劳务输转等方面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发挥好的“土专家”“田秀才”选进乡土人才队伍,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动态更新管理。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自治本领、法治思维、德治素养,组织带领群众提能力、强本领、练技能,共培训实用技术人员192余人,培养市县乡土人才12人,打造了一支讲政治、善治理、会服务的乡土人才队伍。
“党建+乡村治理”美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创新“一规+五治、一市+五榜、一网+五包”的“1+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推进乡村善治,优化乡村振兴“软环境”。“一规+五治”为框架,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以“村规民约”为基本规范,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通过政治引领聚合力、自治强基注内力、法治保障强定力、德治教化添动力、智治支撑激活力,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一市+五榜”为平台,促进乡村治理“新风尚”。以积分超市为平台,创新“诚信黑红榜、道德模范榜、五星文明榜、先进光荣榜、最美乡贤榜”五榜管理制度,通过亮积分、晒成绩、树先进,以先进典型引领乡风,以反面事例鞭策后进,打造邻里互助的美好氛围,治理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习惯,推动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一网+五包”为抓手,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建立 “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对网格内群众实行政策宣传、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落实“五包”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开展主动创稳工作,驻村干部联合司法所、派出所人员积极进村入户,主动发现群众潜在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零上交。
“党建+媒体服务”秀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力
以加强基层党建为核心,创新传播载体和形式,把街道社区建设成宣传理论政策、优化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创新发展的平台,让党的意志、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以先进技术引领和驱动媒体融合发展,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从用户角度出发搭建沟通平台、设置民生话题、聚焦民意关注,开发融媒服务产品,有力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民生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平台作用,建立负面舆情抓取、研判、转办、引导处置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收集、追踪系统,拓宽基层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提升基层治理宣传引导力。(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