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黄陵县“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举措成效显著

2024-08-09 12:03:49   

8月8日,延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关于“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黄陵县专场。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刘昌宏,县教体局副局长薛永星,县卫健局局长刘正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新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0809120450134-31-72ba0.JPG_scale_.jpg

发布会上,刘昌宏详细介绍了黄陵县在“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黄陵县对标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紧扣“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和“三区一高地”定位,建成了轩辕科技创新中心“一中心三平台”,诸多改革创新成果显著,“双随机、一公开”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四贷两保”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做法在全省推广,“招才引智”“红色代办”创新性工作机制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机制荣获全市组织工作创新项目一等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改革创新正逐渐成为黄陵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40809120507157-38-0ae1f.JPG_scale_.jpg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黄陵县学深悟透、因地制宜转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组织振兴为抓手,创新实施“三个一”机制,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振兴的路子。

一是运行一个机制。针对镇村两级存在的力量薄、负担重、资源散等问题,黄陵县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创新推行了“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担任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强弱搭配”原则,将全县 105 个村划分为 24 个片区,选取优势明显、资源优越、基础较好的村带动弱村,由村“两委”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大户”带动“小户”,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实行专班式运行、常态化推进、差异化考核,坚持“周例会、月调度、季讲评、半年总结、年度考核”制度,用好“红黑榜”和第三方考核评估结果,以真督实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通过该机制有效运行,累计带动就业创业 1078 人、土地流转 4756 亩、产品销售 382 万元,实施项目 365 个,投入资金 2.01 亿元。

20240809120531834-37-8d92f.jpg_scale_.jpg

二是建强一级组织。黄陵县坚持大抓基层,建强“火车头”,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实施“在外能人回引一批、后备力量培育一批、本土人才挖掘一批、现任干部留任一批”行动,打造坚强过硬的战斗堡垒。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攻坚队,全面推行“领办代办、便民服务”“党员巷道长”等机制,引导广大党员挑大梁、当先锋、作表率。全力推动乡贤能人回归,吸引 600 余名乡贤能人、退役军人、创业青年在“五新”果园建设、畜牧养殖、药材加工、农文旅融合等方面返乡创业。

20240809120552568-95-3e2a3.JPG_scale_.jpg

三是建设一支队伍。黄陵县深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积极创新“引、育、管、用”全链条人才选用机制,整合利用“专家智库、高层次人才、乡贤能人、驻村队伍、社会力量”。出台 7 方面 26 条人才优待政策,引进康振生院士、马锋旺教授等团队,依托 45 名农业高层次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先后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2480 人,积极发挥“特派专员”、部门包村、驻村队伍、镇办包村工作力量,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80 家企业与 63 个村组达成“兴村”项目 107 个,实现各方资源力量和乡村需求结对共赢。

黄陵县在“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小雄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张小雄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