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17:09:30
在甘肃武都的大山里,有这样一群人,每当夜晚,他们便拉着投影机、音响和支架倾巢出动,在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在城里的公园、在人多的地方,选址、取设备、固定幕布、打开设备,然后开始放映。没错,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光影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
提起“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这个专业名词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倘若说起小时候在燥热的夏天,听着持续的蝉鸣,吹着夹杂着热气的风,蹲在村口看露天电影的场景,很多人可能记忆犹新。在花椒地里忙碌一天,吃完晚饭后,或站立,或蹲着,或搬个小凳子坐在在昏暗的光影前,荧幕上演绎着《小兵张嘎》,有时候或许是《董存瑞》,又或者是其他的。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是一种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了36名放映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优秀电影展播活动,将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影片,送去村镇社区,为城乡居民送去春节文化大餐,让一部部观众喜爱的影片,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武都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年,武都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仅为农村群众送去电影大餐,还以电影为载体,通过“公益电影+”的方式,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服务农民、服务基层落到了实处。
为洪涝受灾群众捐赠水和方便面、为独居老人送上一桶油、为全力打通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道路施工队送几件矿泉水……一件又一件小事,彰显着武都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队员的无私和大爱。
“放映员们的工作不只是放电影,他们与当地乡亲们的关系都非常好,如果开车去远一点的村里放电影,我们就会提前问一下独自在家的老人需不需要带一些生活用品,有些会理发的放映员还会帮老人理个发。”武都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站站长、公益放映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小红说。
自2023年成立武都区电影公益放映志愿服务队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
一直以来,在与甘肃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密切配合中,武都区成立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站,持续探索“公益电影+”模式,不断丰富放映形式和内容。“公益电影+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多人送去真情和温暖;“公益电影放映+思政教育”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师生的爱国情怀,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公益电影+新时代文明实践”拉近了党群情感距离,把电影放映点变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宣讲阵地;“公益电影+政府重点工作”同步开展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
武都区探索的“公益电影+”模式,用“微光”守护了初心,用“微光”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送电影上门,让乡村的夜晚变得更加“绘声绘色”。(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