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陇南武都:坚持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治理提效赋能

2024-08-14 10:19:37   

近年来,黄坪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导、资源整合、为民服务等方面优势,全面构筑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巩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20240814101710236-24-71710.jpg

夯实党建基础,由“粗管散治”变为“精管善治”。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定期召开党委会分析研判乡村治理形势,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村治理领导小组,管方向、定措施、抓全局。严格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和党支部联系点制度,构建督查问效考核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建指导员定期到联系党组织指导、调度、推进工作,今年以来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的堵点难点问题15个。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5名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主心骨”“领头雁”。持续优化干部队伍,打造思想政治素质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壮大乡村治理力量。按照“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功能最小化”原则,持续深化基础建设,改造提升1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并开展“党员站出来、带头干起来、党徽亮起来”等志愿服务活动32起,参与党员群众400余人次,把村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为引领、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实体支撑,实现村级阵地由“建好”向“用好”转变。

20240814101710604-31-1c43e.jpg

突出资源整合,由“单兵作战”变为“多元共治”。 全面深入推行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以“固定说事日”为抓手,鼓励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把“村民想要的”和“政府能做的”结合起来,践行“大事共商、好事共享、难事共帮”理念,全面激活共建共治共享“一盘棋”格局。各村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等形式,收集群众诉求,建立工作台账,清单化推动落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建引领与乡村治理相互促进。牢固树立“党建+网格”治理服务理念,建立“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网格化机制,健全“镇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将党建工作融入乡村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整合党建、综治、乡村振兴、民政、信访、应急管理等工作力量,以党建引领“小网格”筑牢乡村治理“大格局”。对全镇15个村,按照区域划分为15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5名,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员、一员多用”。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法,全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每月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听取各村的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情况汇报,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则,做到早排查、早分流、早调处。充分利用杨务村“三关爱”服务中心执委婚调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和人民调解室,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培养“法律明白人”45名,人民调解员26名,共排查矛盾纠纷26件,调解成功25件,剩余1件正在调解中,切实发挥了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20240814101710547-48-02ff7.jpg

弘扬时代新风,由“纠纷不断”变为“崇德向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带头,设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达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制度、有党员参与、有工作场所、有议事记录的“五有”标准,引导群众不断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突出新风培育,指导各村党组织积极探索“积分制+村规民约”管理模式,用积分量化群众的真善美,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等村级集体事务,提高村民监督村级事务、参与公益建设、践行村规民约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已开展积分兑换活动61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持续擦亮“青绿黄坪”党建品牌,先后举办“农民村晚”“读书沙龙”“文艺助推乡村振兴”“红领巾 爱祖国”、“送法进村入户” 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示范户”“最美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行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修订完善镇机关院内“六心、十办、十不准”工作要求,强化50支志愿服务队作用发挥,聚焦“一老一少一弱一困”,开展关爱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2023年,黄坪镇获评为“全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武都区“平安建设”先进集体。

20240814101710798-2-c62dc.jpg_scale_.jpg

20240814101710552-74-23c6f.jpg

激发产业活力,由“薄弱空白”变为“提档升级”。突出发挥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作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紧紧围绕区委“3+6”农业特色产业体系、镇党委“一个中心,五项重点”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支部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方式,将更多的群众吸附在产业链上,灵活运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特色路。组织干部多次到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开阔干部视野、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学习方法经验,构筑起乡村特色产业与乡村治理互促共进的融合发展之路。依托康县青龙山大景区、长坝“一带一路”永久性会址地理区位优势,打造了草川坝千亩冬小麦生产基地和宋家沟梁网红打卡点,引进四川满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了芦笋及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开发了蒿川岩溶洞及青山湖,同时积极对接建设云雾山庄民宿体验园,发掘拓展会议聚餐、采摘体验、亲子娱乐等旅游项目,不断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推进,聚力将黄坪建设成党建引领、种养结合、产业驱动、生态共建、农文旅融合的农业产业强镇。(王治)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任军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