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集多方智慧共话出“彩”小麦“功能”之路

2024-08-24 10:16:39   

“彩色小麦是我国培育成功的新粮食作物,与普通小麦相比,其富含花青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成分,营养价值更高。但也只有开发出适销对路的营养功能产品才能发挥特色品种的特有价值”。8月22日,一场 “以彩色小麦为主的功能粮油食品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在杨凌示范区举办。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油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刘明、副研究员姜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东、研究员何一哲,西安西粮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正良,西安农投鄠邑现代农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姜敏,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干事沈阳等人围绕“彩色小麦产业化发展”这一话题,畅议其在功能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微信图片_20240823152921

出“彩”,育种向“新”而行

黑、紫、红、蓝、绿、白、褐......小麦也有“七彩色”。这些“彩色小麦”是何一哲的心血。30年来,他成功创制了彩色小麦种质资源近万份,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库”,提出了“营养功能育种”的新理论,并育成了“秦彩”系列彩色小麦优良新品系100多个,13个已进入试验示范和开发利用。

座谈会上,何一哲说,彩色小麦相较于普通小麦,具有更丰富的花青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人体必需氨基酸等成分。长期食用,能够起到食补食疗、保健养生作用。

小麦是全世界、特别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人们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出健康”转变,小麦品种也由“高产品种”“优质品种”向“营养功能品种”发展。

王东表示,要依托雄厚的科教资源优势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功能育种成果的转化应用,这对满足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日益增长的需求,确保我国营养导向型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何一哲科研团队研发的“彩色小麦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已逐步成熟,将特色小麦营养资源优良品系直接与产品产业无缝衔接,既缩短了产业链,也培育了新业态,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萌发。他表示,彩色小麦只有走“种加销结合、农食医融合”的三产融合发展推广之路、营养功能食品开发之路,才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又一新“抓手”。

/privat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A528E729-0FD2-4B93-8B91-928AD0FCE300/tmp/insert_image_tmp_dir/2024-08-24 08:37:45.946000.png2024-08-24 08:37:45.946000

“秦彩”系列彩色小麦

转化,让一粒粮物尽其用

一粒彩色小麦,从田间地头走上餐桌,可以创造多少可能?何一哲给出了答案:有机黑小麦面粉、酱酒、方便面、面包、饼干、挂面、麦片、麦仁、锅巴、馒头、食醋等轻加工、深加工产品......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物尽其值。

刘明介绍,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需经过加工过程。而粮食过度加工、出品率降低不仅会造成数量损失,营养流失的隐性损失也会加大。为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开发全谷物食品,既可提高粮食可食化利用率,也能实现节粮减损。

他认为,要积极挖掘彩色小麦从“皮”到“芯”的综合利用潜力,找到营养和口感的平衡点,提高彩色小麦综合利用效率,不断延伸产品开发类型和种类,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助力产业蓬勃发展。食品工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通过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提高粮食的加工效率,有效減少粮食的浪费和损耗。

通过发展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彩色小麦全谷物功能食品、功能农业,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彩色小麦功能食品加工新业态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开拓新途径。

20240825145805169-44-5c976.jpg_scale_.jpg

“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产品

沈阳介绍,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汇聚了大量食品产学研资源,为推动“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彩色小麦功能食品和功能农业是该中心关注并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区校协同的方式,2022年首次将“功能农业”引入杨凌农高会展示平台,设立了“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专题展”“全国功能农业与食品发展大会”和“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今年的“一展两会”将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如期举办。中心将积极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推进彩色小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产品转型升级,为功能食品与功能农业发展添彩助力。

20240825145843806-19-83c57.jpg_scale_.jpg

20240825145928522-14-c2bd8.jpg_scale_.jpg20240825145826913-67-1d489.jpg_scale_.jpg

20240825150009481-17-51722.jpg_scale_.jpg

“杨凌益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黑麦粉”、“绿麦粉”产品落地,产业发展掷地有声

“今年5月,我们将何一哲老师培育的功能性小麦品种‘秦紫1号’在曲水稻香现代农业园区里示范种植,首批110亩的小麦长势非常好。后续,我们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姜敏说。

目前,该公司正谋划探索“秦紫1号”功能性小麦深加工及其产品研发,并与每一天便利店、小六汤包等多家企业洽谈合作,生产出特色月饼、紫麦锅巴、油茶、石头馍、麻花、擀面皮等产品。

姜敏表示,公司在推动彩色小麦实现大面积种植的同时,也将围绕彩色小麦开发出更多美味又健康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吃出健康”的更高需求。也为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做出典范。

2024-08-24 08:44:51.650000

“秦紫 1 号”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秦正良则表示,西粮实业作为国家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在做好“特色粮食产后服务工程”上发挥力量,打通销路,引导种好粮,确保粮尽其值,实现彩色小麦这种特色粮食订单种植、定向收购、分类加工、多渠道销售的良性循环。

何一哲说,“营养功能育种”的第一目标是高营养,第二目标是高产,最终目标是实现彩色小麦的大面积种植和产业化发展,让更多人吃上营养功能性的健康食品,缓解因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花青素、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缺失导致的“隐性饥饿”问题。彩色小麦营养功能食品与功能农业是目前最具代表意义的新业态,“功能育种、功能栽培、功能开发、功能应用”和“农食医融合”是其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模式、新途径,其潜在的营养功能因子的深入系统研究、挖掘与开发利用有可能形成更强的“新质生产力”。

他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积极参与到对彩色小麦全谷物营养功能食品的认知宣传与科普工作中来,让彩色小麦种出新光彩,“链”出新动能,把产业做成惠及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业”,做成乡村振兴路上的“富民产业”。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谷幸 李煜强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