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18:47:57
“村里处理的每一起大小事,在我的笔记本里都有记载 ,就算时间久了记不清 ,一翻笔记 ,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情况一清二楚。”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支书黑安荣说道。
走村入户,与群众围在一起拉家常,对于群众的困难与诉求、意见与建议,黑安荣都一一记在了“记事本”上。这本小小记事本里面填满收集整理的各类热点民生问题,这是他“访民意听民声”活动收获的满满“成果”。
“民情日记”:记满百姓冷暖
谁家有人待业,谁家有人享受低保,谁家有空巢老人……这本民情日记上面清清楚楚地记着群众的家长里短、百姓的心里话和急难事。“这可是我的宝贝,记录着村里的所有事儿,可不敢大意。”黑安荣笑着说。他的记事本上主要记录了入户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处理结果等。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特困人员和空巢老人的情况摸个底儿透。“群众的安危冷暖,再小的事也大事,每天为群众多做一件实事,我心里就好过一点。”就是这个朴素的信念,让黑安荣每天从早忙到晚,只要有机会就到村里去,到群众中去。
“6月9日,村民苗耐宇旋地时,旋耕机突发故障,得知情况后专门去县城给其购买配件。”这只是他“小账本”里的部分内容。每次走访,他都带着小账本,回来后再把群众反映的各类社会问题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一一分门别类,拿出解决办法,再由干部把信息反馈给群众,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并定出答复时间,让群众放心满意。“民情日记”是马蹄掌村的“大事记”,它记下的不仅仅是繁杂琐事,而是记下百姓的冷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黑安荣共记录“民情日记”26条,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一些急需要解决的困难。
“民情档案”:尽显村情民意
“村民反映路面杂草过高、水管破埙、秸秆乱堆乱放,气味难闻,影响居民生活……”这些琐碎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是一本杂乱无章的账本,但在马蹄掌支书记黑安荣的眼里,却是他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地图。因为这本完全由自己走访记录得来的日志,让他掌握了户户家庭的动态。走访中,他了解到,贫困户的生活没啥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的忧虑,就是健康问题。过去,因为经济、医疗条件有限,一些贫困群众“大病小看、小病不看”,落下了病根。现在,大家都想让专家“把把脉”。
事不隔夜,处理完手头工作,黑安荣翻开随身携带的“小账本”记下了村民翟学考老伴眼睛白内障需要义诊的问题、脱贫户刘玉荣出现股骨头坏死需要义诊的问题。很快,多方联系了相应的医院及时得到了医治。对此,村民们赞不绝口,“我们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村上这么上心!”
今年以来,马蹄掌村不断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服务“小账本”,党员干部们积极走访入户,汇聚民声民意,形成“民生实事台账”。“我们对问题‘叫板’,群众才会对我们的工作‘叫好’。”黑安荣说。下一步,马蹄掌村将充分发挥 ‘小账本’的作用,着力破解乡村治理中的瓶颈、难题,将民情民需吃准摸透,将群众遇到的问题在“小账本”中予以化解,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行动方案”:为民排忧解困
“我们马蹄掌村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归根结底如何,都在黑支书的账本里记着。”马蹄掌村67岁的老党员范国文说道。走访的落脚点,在于为民排忧解困,关键是制定好“行动方案”。为使梳理出的各类问题及时得到回应解决,马蹄掌每月召开一次“两委”会议,对群众的意见建议、矛盾和困难等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并向党员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刚开始,村民不愿和我们多说什么,根本不讲真心话,但我们坚持走访,并认真对待老百姓给我们说的每一件事,每事必记,每事必办。现在大家有啥话都愿意和我们讲了。”马蹄掌村空巢老人汪大爷老俩口年事已高,可每年都要跑到村上去交农村医疗保险费,今年,村上组织工作人员专门入户为其办理好了医保的相关手续,为老人家解决了后顾之忧。村民武先生的妻子因半身偏瘫不能前往派出所照像办理二代身份证,村上及时上门为其建立民情档案,随后就把这一难题反映给了乡上派出所,辖区派出当即上门办理了二代证。“民情档案的建立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便捷地反映自己的各类诉求,使村上直观、准确、迅捷地了解民生情况。”
如今,在黄龙县崾崄乡马蹄掌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这个不起眼的“小档案”,贴身感受到了“大服务”。
通讯员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