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18:56:30
在黄龙县崾崄乡,提到村民杨书军,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为“杨队长”,因为他是太地塬村苹果技术服务队队长。
杨书军今年45岁,是太地塬村屈家塬组小组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毕业后,他回到本地开始自己的苹果“创业之旅”,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经营150亩果园,其中,新品种“秦脆”示范园60亩,早熟苹果20亩,晚熟富士70亩。
黄龙县崾崄乡作为全县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玉米、苹果等农业产业为主。今年为了持续推进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崾崄乡积极打造了一批“美丽果园”。其中,杨书军的苹果园便是成功典范之一。
进入汛期,大雨连绵不断,杨书军在紧张开展太地塬村防汛工作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自己今年新建的苹果园。“这是今年全乡打造的新品种‘秦脆’示范园,年初在宝鸡开展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种植起来也不难。这种新品种的市场价格非常好,等这一批新品种示范园起来了,就能在全乡范围内做推广了。”作为乡苹果技术服务队的队长,杨书军始终把苹果种植技术推广放在心间。通过不间断学习,他在果园“小问题、大问题”上总有解决的小妙招,在农药配置比例,上肥时间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总能把控得刚刚好。
“果树培育可是一个慢功夫,考验的就是一个耐心。一年从开始的剪枝拉枝,经过刮腐烂、上肥、疏花、疏果、套袋、打药、卸袋、铺反光膜这八个步骤,这些个流程一个也不能少,再到最后的卸果出售,这是一个‘慢熬’的过程”。看着即将要开始卸袋的早熟苹果园,杨书军信心十足,今年雨水足,苹果长势非常给力,还没有卸袋就能有“75”左右的个头,看起来今年又能有个不错的开头。
取得成功经验后,杨书军也在积极帮扶村里的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带领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小小的苹果成了大家的“致富果”,2023年,太地塬村仅苹果总产值达2700万元,这每一分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在果树下“慢熬”的每一个人。乡村的振兴并不单单是产业的振兴,同时也需要更多像“杨队长”这样的领头羊去带动“人才的振兴”。
通讯员何佳威 白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