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高科技耕出“智慧田” “无人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2024-08-27 16:53:25   

作为现代农业与先进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无人农场”以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利润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及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无人化生产作业、技术集成度高、智能化决策和精准化管理、安全性高等特点,正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主作业效率高

“无人农场”利用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装备,结合卫星导航、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精准作业路径规划,减少重复劳动和土地浪费,提高作业精度和速度。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作物生长状态等关键信息,“无人农场”自动调整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

据中新网消息,8月中旬,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无人农场”的玉米长势喜人。在这里,春种、秋收均由无人驾驶农机完成,农民无需再走进田间地头。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给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了让黑土地产粮更高效的目标。

据了解,这片“无人农场”占地1000亩,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设施、机械等全程自动控制,实现智能化自主作业,整体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超过50%。

“无人驾驶农机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行驶路径规范、轨迹偏差小,直线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播种、收获效果非常好,一部手机就能操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说。

科技赋能降成本

“无人农场”减少了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降低了人力成本。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系统,精准计算并分配水、肥、药等农业生产资料,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一座“无人农场”正在探索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与传统的农场不同,300亩的水稻田中,从播种到收获,有各式各样的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以及农机自驾仪等小巧轻便的设备在忙碌。

经过验证,无人化技术能够大量节约生产管理环节中的综合成本,提高效率。过去一年,“无人农场”通过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总体每亩成本降低12.1%,在播种环节亩成本降低了45.65% 。

播种前整地、飞播等环节,无人飞机都是重要角色,比如种植水稻之前的整地是土地高产的良好基础。过去这个环节,传统农民就是靠经验、用肉眼去判断。这样既不知道机械作业的质量,也很难精准把握效果。

现在通过遥感无人飞机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自主巡田,随后将收集到的农田数据上传到智慧农业系统当中,利用AI进行地势分析,就能清楚得知田地的高差数据,为水稻播种提供数据依据,从而降低成本。

提质增量加利润

“无人农场”通过精准的环境控制和资源分配,为作物提供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无人农场”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此外,“无人农场”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系统提供更加精准的生产数据,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的节奏,提高生产效益。

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这里有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所谓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成熟后收割留桩,使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

种植再生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种两收”的特点,尤其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种植,可以取得双季稻的收成,对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再生稻一年两收的特点,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再生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再生稻关键时期用工密集的问题,农场采用了“无人农场”模式,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数据采集分析、农事指令智能决策和农机作业智能执行,水稻耕、种、管、收、产、供、销环节全程溯源全面覆盖。

“相比以前,再生稻无人农场每一亩可节本增收300元左右。”农场负责人熊姣军说,常规机械收割再生稻的碾压率可能达到40%,通过无人农场的控制,碾压率可以降到20%以内,从而提升再生稻再生季产量。

据了解,再生稻无人农场第一年就实现了两季亩产过吨的目标。目前,再生稻周年平均亩产达到1199.2公斤,最高亩产达到1290.1公斤。

来源:环球网
编辑:牛姣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