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16:39:56
高素质农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用2年时间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通过产业平台辐射带动约20万人。
农民的高素质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提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需要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批“有文化、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尤为重要。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发展新趋势,催生了新职业,推动更多“老把式”转变角色、提升职业技能,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把式”变身“新农人”,这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民提出的更高要求。
另外,还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关键在发挥本土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农民,支持乡村人才参加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激励“老把式”学习技能、使用技能,成为“新农人”,当好“带头人”,在联农带农中兴业富农。
其次,要不同地方要根据地域特色和优势农业产业,坚持因材施教,聚焦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注重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又能增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要通过开展田间教学、入户指导等接地气的培训,为农民提供更专业的教育培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让他们真正成长为乡亲们信得过的“土专家”。
最后,培育高素质农民,要创新模式和路径,健全工作机制。特别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树立创新意识,利用先进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创新培育模式和路径,积极推进农民职业教育,灵活开展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要积极做好教育培训支撑保障,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培育责任要求,完善培育质量等全方位评价体系,确保培育有效有序运行。(耿苏强 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