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高素质农民风采展 | 薛强:“机”“技”融合托稳“中国饭碗”

2024-09-02 10:04:57   

开栏语:近年来,陕西省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培育出了一批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为充分展示全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成就和高素质农民的风采。本网近期推出《高素质农民风采展》栏目。我们选取了他们中的部分代表,一起见证全省“最美高素质农民”的风采。

从最初的“合作社+托管员+农户”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再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保底+分红”模式,薛强的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迭代升级,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托管,解决了粮地撂荒问题。

“现在我们又实现了土地托管4.0,就是‘合作社+镇党委+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实现了粮食规模化发展,保证了种粮面积。”从薛强的语气中,不难听出他对种粮有着极大的信心与想法。

微信图片_20240902094641

在此之前,薛强对种地可谓是一窍不通。2021年以前,薛强在大学学习的是经济学,并取得了硕士学位。但他毕了业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乡干起了端牢“中国饭碗”这一件事。

“受父亲的影响,我想在这片田野里留下我奋斗的足迹。”回到家乡的薛强,从父亲的手中接过合作社,开启了他的“种粮之旅”。

最开始,薛强不懂得如何种好地、收好粮,合作社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他就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问专家、问农民、问技术员,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见识。凭着这股子“钻”劲和“韧”劲,他从一名学生终蜕变成了一名具有高水平农业管理经验的高级职业农民。

微信图片_20240902094649

学成之后,薛强也不忘将所学所得回馈乡邻。他思考着:“大量青壮年都进城务工了,农村适龄劳动力急剧萎缩,‘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十分突出。”

薛强想到,可以实行“土地托管”。他说,“实行土地托管,合作社可以采取大额集中采购、全机械作业等措施,不仅实现了地有人种,而且生产效率会显著提高。”

于是,合作社聘请了80多名种田能手组成土地托管团队,建立了农机、农技、植保、水电4个专业服务队,实现了种子、化肥、农药、耕作、种植、收获、管理、回收、销售“九统一”,解决了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和农田撂荒问题。

如今,合作社已托管土地面积3万余亩,覆盖长安区6个乡镇20余个行政村,每年回收托管区小麦良种及优质小麦600万斤以上,促进农民增收9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902094645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引进植保无人机34台、喷杆机12台、动力伞2台,培训学员200余人,年均病虫害统防统治15万亩。并组建了西安市植保无人机维修培训中心,120余人的植保无人机机防队就此“横空出世”。

土地托管托起了村民逆袭的希望,让村民有了更多发展的底气。“目前,在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合作社牵头建立了托管联盟,将‘长丰模式’在西安及周边复制推广5万余亩,及时消除了农村撂荒地,不断满足了粮食生产对机械化服务的需求,带领小农户共同富裕。”薛强说。

下一步,该合作社将持续创新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不断改进与村集体的合作方式,用足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谷幸 李煜强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