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15:19:31
看着四周重叠的青山,闻着路边花香的气息,听着树上叽喳的鸟叫。初秋时节,走进左家乡,绿树红花环绕,屋舍整齐俨然,文化广场上嬉戏的孩童、聊天的老人……一切都是那么祥和。是啊,这几年的乡村振兴,让这个小镇发生了“蝶变”。
“现在村里办事更方便,我们有啥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村上。”这是大庄村老百姓对乡村两级干部的一致赞赏。自开展民事直说会以来,通过开展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从往日“目标散、管理散、人心散”到现在“目标明确、管理有序、人心聚力”,全村精神面貌得到质的提升。在大庄村,村内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村民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村民自治格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小菌菇也有大发展,让群众陶醉在其中,丰收的喜悦生动地绽放在饱经风霜的脸上……权坪村群众在分红现场数钞票的场景让人欣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农带农帮带模式,让当地百姓放下锄头发展食用菌,增收的事业成就百姓的幸福生活。这只是左家乡在振兴路上的一个典型。
说起食用菌产业,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的路上,小菌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食用菌企业越来越多,还有那些种植食用菌的农户们,通过发展产业腰包鼓起来了,看到了希望。目前,全乡食用菌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品质量逐步提质,群众收益日益增加,2024年计划发展食用菌1250万袋,特色支柱食用菌产业在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上蓬勃发展。
“我平时要照顾家,不能外出打工,现在我在黄波公司这采摘香菇,每天可以挣到100元左右,在家门口务工,照顾家的同时还有收入,我挺满足的。”正在基地务工的大庄村村民唐有明说。
目前,辖区内现有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4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带动发展食用菌产业大户15户,务工人员实现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以前有的群众到处乱扔垃圾,公共卫生也不干净,整个村子里看起来面貌都脏乱差,现在庄里干净多了,大多数群众也自觉不乱扔垃圾了,村上的公共设施也比较完善,生确实比以前真的幸福了好多。”村民杨进宏感慨不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左家乡坚持党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通过村规民约制订、环境卫生整治、积分制管理考评、先进典型评选等,深化乡村治理,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培育文明新风、丰富文化底蕴,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点点滴滴,一招一式,在左家大地都可以看到“精准”的影子。在通往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左家乡各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绿水青山的村子,充分对接村民意愿,采取补齐道路、停车场、护坡等基础设施的办法,让村子实现华丽转身,积极谋划引导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向着宜居宜业的目标迈进。正是依靠“精准”,全乡的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百姓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很高兴”“很满意”……这是当下群众说得最多的话,发自内心的“好声音”是那么动听。如今的左家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整洁,民风愈显和谐,村民生产生活大大改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在左家大地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