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17:05:30
“山清水秀,可谓是人间秘境啊!”这是初至留坝县的实践队员们对这个被大山所包围的小县城的第一印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深入探究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暑期实践队”围绕生态种养殖、生态旅游及特许经营等多方面内容,于7月30日至8月5日赴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地区陕西省留坝县实地调研当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
留坝县村落(无人机图片) 邓泽然摄
参观学习,揭开留坝神秘面纱
为深入了解留坝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貌,为后续调研提供帮助,团队成员先后至留坝县档案馆及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
“留坝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达91.23%。”留坝县档案馆副馆长高力梅向团队成员介绍道。作为一个坐落于秦岭深处的小县城,留坝并不甘于贫困,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并落实“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和“四养一林一旅游”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留坝赢得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力梅向团队成员介绍留坝县 刘雅轩摄
高力梅还向大家介绍了留坝县独创的“1346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提供优质高效旅游服务、创新运营管理体系三项任务;叫响做靓“四个在留坝”旅游品牌(秦岭旅居在留坝、秦岭研学在留坝、秦岭康养在留坝、秦岭兴业在留坝);抓好做实生态优先、乡村振兴、项目寨上、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六个支撑,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后团队成员驱车前往留坝县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山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在公司副总经理谢一波的介绍中,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两山公司“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可交易”创新性经营路径及“1+8+N”独特布局。“作为专门的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两山公司是留坝县‘两山银行’的运营主体,注册资本1亿元,负责平台搭建和后期运营。目前,公司与县委县政府已合作梳理闲置国有土地及房产63处、闲置集体土地14处、农户腾退房10处、待开发旅游资源11处,并制作VR实景平台,全方位展示资源情况,为后续产业投资布局打下坚实基础。”谢一波向大家介绍着两山公司的发展状况。两山公司整合全县境内碎片化、闲置的自然资源、资产,通过与县旅投集团及相关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将这些资源和资产转变为生态资产,再借助于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租赁、出售、托管等形式将其变为产业资本,从而能够反哺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群众共同富裕等多个领域。
谢一波向团队成员介绍两山公司 邓泽然摄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两山银行到两山公司,体现的是全县人民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展露的是全县人民时不我待的干劲和“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拼劲,反映的是留坝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向精美、富强、宜居、和谐“四个留坝”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实地调研,深入基层
作为实地调研的第一站,团队成员选择来到玉皇庙镇玉皇庙村。在这里大家详细了解了当地著名民宿项目——道班宿。据镇政府及道班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由养路工宿舍改造而成的民宿,镇村联手签约了北京一家知名民宿品牌。由镇村负责改造硬件,企业负责运营管理,所得收入按比例分成。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项目于2019年签约,总投资600万元,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开业。开业两个月该项目总收入就达到约50万元。“这是一个实现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反哺乡村基建养护的多赢目标”。这是团队成员在调研道班宿之后不约而同的感受。
团队成员在玉皇庙村进行调研 刘雅轩摄
素有“栈道之乡”美誉的武关驿镇河口村也是本次调研的目的地之一。在于村中农户访谈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河口村位于褒斜古栈道和文川古栈道交会处,因而被誉为“栈道之乡”,短短几年,已从脱贫村发展成热门旅游目的地。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周晓明向大家介绍道,“围绕县上‘四养一林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我们将旅游和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2016年,我们把村委会旁边的荒河滩打造成垂钓基地。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引入专业的运营公司,建设休闲垂钓基地、临水星空玻璃房、景观荷塘、儿童戏水区、采摘园、庭院主题餐厅等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国栈道渔村景区。”
团队成员在河口村进行调研 刘雅轩摄
此外,团队成员还前往留侯镇营盘村、紫柏街道小留坝村、火烧店镇中西沟村、留坝厅老街等地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百姓在生态种养殖、民宿经营、特许经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瓶颈及需求。
经过了四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大的收获便是——“盘活”。无论是从事种养殖工作,还是从事民宿经营工作,盘活都是最好的致富密码。盘活思想,才能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盘活方式方法,才能创造更多财富,墨守成规只会固步自封,创新变革方能不断进步。
寻访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使命
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大轴戏”,带队老师孙启翰带领同学们来到了位于留坝县江口镇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寻访红色文化。旧址的实物陈列展室和图文展厅为大家讲述了这段辉煌的历史。
团队成员参观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刘雅轩摄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红二十五军是一个传奇的篇章,被誉为红军长征的一支“偏师”,他们从鄂豫陕根据地出发,翻越秦岭,鏖战汉中,剑指陇东,抵达陕北,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合,继而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壮大了红军力量,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打下基础。
1934年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红25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撤出了鄂豫皖苏区,发表抗日宣言,出征北上。红二十五军连续突破国民党部队的封锁,越过平汉铁路,在鄂西、皖西地区辗转战斗。由于这里敌情和地形对我不利,不宜建立根据地,红二十五军遂决定向西发展,建立鄂豫陕边根据地。在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后,红二十五军于12月8日顺利进入陕南。在鄂豫陕边,红25军又浴血奋战了8个月,击溃陕军数个旅,重创中央军、东北军,在汉中建立了华阳、宁(陕)佛(坪)根据地,不仅扩大了主力部队,还建立地方武装近千人。
其中,令大家十分感动的是战士们的部分日常物品展示,像是陈旧的水壶、饭盒、铜勺等。这些平凡朴实的物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红军战士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仅是战斗中的勇士,也是担负起生产劳动、构建新生活的先驱者。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如此珍贵,每一件展品都犹如一座丰碑,铭记着先辈们的牺牲与付出。
红二十五军部分日常用品展示 邓泽然摄
在静谧的旧址中漫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那不是沉寂的回声,而是激昂的号角,是坚定的脚步声,是革命前辈们对未来的呼唤。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不仅仅是一处历史的遗址,它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是激励我们永远向前的旗帜。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向英雄们致敬,共同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
回顾过去,是为了深入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奋斗精神;展望未来,是为了传承好红色历史血脉,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更为美好的前景。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了留坝数几十年来风雨兼程的峥嵘岁月,感知了先辈们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奋斗史;了解到留坝人民忠诚于党,艰苦奋斗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正是前辈们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卓绝奋斗,才换来了留坝如锦似画的今天。忆往昔心潮澎湃,感慨之余豪情满怀,这更激发着同学们昂扬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斗志,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贡献西农学子力量!
团队成员合影 高力梅摄
通讯员:邓泽然 刘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