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09:23:20
今年5—7月华北、黄淮出现罕见的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高温加快土壤失墒,作物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较大影响,导致缺苗断垄及生长受阻,渭北旱塬旱地旱情尤为突出,春播玉米大面积受到严重影响,穗分化、抽穗、灌浆进程减缓,玉米高低参差不齐,长势弱,高温干旱引起的赤霉病也比较严重,一些地块甚至因植株过于弱小或缺穗而翻种,产量较往年大幅度下降。
9月15日,在国家“十四五”旱农项目支持下,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任小龙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东休里村召开“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暨机收测产观摩会。
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甘井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工作人员及甘井镇旱地玉米种植户等10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会上,任小龙介绍今年渭北旱塬长时间高温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的影响机理,并详细讲解了“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技术环节、抗旱保苗原理及配套机械等情况。现场测产工作由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甘井镇农技员、东休里村农民代表组成的玉米产量测定小组,严格按照《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测产验收办法》,对“千亩方”示范田中的170亩核心示范地,用3台雷沃玉米联合收割机实收,以PM-8188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水分。结果显示,折合14%水分后,示范田平均产量为631.6公斤/亩,较周边农户平均产量(500公斤/亩,小面积测产折算)增产26.32%。
“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依托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基于各类旱农项目支持,通过几代人30余年接力攻关,在持续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过程中形成。技术集成深松沟播聚水、分层施肥降耗增效、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技术示范田玉米生长整齐、抗旱耐热、成熟一致,增产增效明显,在渭北旱塬旱地,平水年玉米产量可达800公斤/亩以上,在欠水年玉米产量可稳定在550公斤/亩以上,较农户传统种植方式综合增收100~350元/亩,示范效果好。
会后,任小龙教授表示,示范田现场测产的结果达到了预期,旱地玉米高产技术攻关取得初步成效。今后团队将持续立足于北方旱区,以渭北旱塬区为窗口,积极进行作物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努力提升作物单产和总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通讯员:蔡耀辉 蔡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