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现代农业产业园看陕西 | 小冬枣谱写振兴“大文章”

2024-09-22 09:37:35   

从籍籍无名到享誉全国,从天南地北吆喝卖到足不出户电商销,从各自为战到抱团闯市场……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冬枣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9月19日,2024年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宣传推介全媒体采访团首站来到了大荔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地采访。先后在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大荔城投5G+冬枣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安仁镇小坡村的大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访。

img1

大荔县以国家现代产业园为依托,立足冬枣产业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推动冬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大荔县新禧冬枣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给采访团介绍冬枣产业的发展情况时喜上眉梢。

“目前,我们和各大商场超市、电商平台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园区辐射带动效应,不仅我合作社的冬枣销售一空,而且周边枣农的产品也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发送。”张全喜说,合作社依托园区效应,冬枣品质不断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img2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该合作社的设备、规划、冷藏冷链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去年合作社出口量超过了500吨,今年销量还会增长。不仅帮助合作社解决了分拣不精细、用工量大等问题,还实现了冬枣的“颜值”“大小”“级别”等智能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坚定了枣农把冬枣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

目前,该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620多户,冬枣种植面积8200多亩。施行“五个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为社员提供一条龙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不仅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还带动农户增加了收入。不仅能销售到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地,还出口到了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及欧洲地区的部分国家。

作为大荔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荔县5G+冬枣数据中心的建成,该项目实现了对“三库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采集、数据接入、数据填报的管理和监控”。

img4

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游建敏介绍,中心实现了把生产端、物流端、销售端以及市场信息反馈的整合,从而为农户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更好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按照“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的发展模式,壮大培育冬枣品牌,辐射带动全县枣农增产增收。

img3

“为了让我们村的冬枣能卖出好价钱,我们在产业园区的帮扶下不断改良技术,冬枣上市的季节从原来的10月中旬提前到了5月中下旬,冬枣身价也在提高。其中,出口迪拜的优良品种,每公斤能卖到20美元。”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说。

冬枣产业发展让小坡村的枣农钱包鼓了起来。该村成立了大荔县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建起了大荔县万亩有机冬枣扶贫科技示范园。除了种枣卖枣,该村还通过延长冬枣产业链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img5

2023年,村民就冬枣一项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全村产值过亿元。真正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一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0万元,脱贫户人均年收入超两万元。

“我们将进一步放大园区资源优势,做强冬枣特色产业,将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农耕体验、研学教育融为一体,积极打造冬枣小镇这一全域旅游综合体,助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区。”薛安全说。

小坡村冬枣产业的兴旺发展是大荔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助推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正是这样一个个小缩影,使得大荔冬枣产业逐步迈上新台阶。

img6

2024年,大荔县国家农业产业园冬枣种植面积达25.12万亩,预计年产量约28.20万吨,产业园总产值约为75亿元,冬枣主导产业产值约49亿元。将带动农户5.5万户,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9%。

一颗小小冬枣正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效应,逐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蛋蛋”。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李煜强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