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08:45:25
两山夹峙,翠色入画。
走进秦岭深处的金米村,一栋栋陕南民居错落有致,一排排木耳大棚鳞次栉比,众山环绕下的金米村,犹如一颗蚌中珍珠,散发着勃勃生机。
9月21日—22日,2024年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宣传推介媒体行活动走进柞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金米村木耳展销中心内,木耳、银耳、金耳、木耳酱、木耳锅巴、木耳挂面、木耳精酿啤酒......各种木耳产品琳琅满目,电商主播正直播售卖柞水木耳。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便到柞水县,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沐浴新时代绚丽光芒的柞水县,感恩奋进,顺势而为,以争创国内领先的木耳产业发展样板区为目标,于2021年4月,推动柞水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扬鞭启航。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栽木耳。楼房、办公室、阳台,只要有水、阳光充足、温度适中、通风好,农户会利用一切空间栽木耳。”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玉锋介绍,园区让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理联结纽带,将农户有效镶嵌在了木耳产业链上,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优势互补、多方盈利的良性发展。
据介绍,柞水县坚持把做优木耳作为重塑乡村魅力之魂,推动一产做优。创新推行的“两借两还”模式,累计建成木耳大棚1960个、生产基地46个,把15000余群众,160个经营主体镶嵌到绿色产业的致富链,木耳栽培总量达1.2亿袋,干品产量达6000吨。
此外,柞水瞄准木耳绿色精深加工,建成柞水县木耳三产融合示范园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搭建了木耳研发中心、大数据中心、原种繁育中心、培训中心及木耳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平台,研发出木耳汤、肽、粉、茶、挂面等深加工产品22类98种。
柞水国家产业园年加工销售各类食用菌干品4250吨,木耳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80%,总产值达38亿元,仅木耳主导产业产值达31.5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50元,“柞水木耳”的品牌价值也达到了53.23亿元。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负责人介绍,柞水与吉林农业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定合作协议,建成柞水李玉院士工作站等“一站、两平台、三中心”的强大科技引擎。
不断破解在菌种培育、木耳产业体系构建、木耳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柞水1号—5号5个柞水适生黑木耳品种,有力促进了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全链条的发展,让当地农户稳健地走上了致富路。
在下梁镇老庵寺村木耳种植田里可以看到,农户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地势,进行不同形式的种植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
在园区的效应下,柞水通过“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三资入股、租赁分包、产业领养、劳务用工、产品订单、开展服务六种联结方式,让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理联结纽带,将农户有效镶嵌在了木耳产业链上,实现了园区、合作社、农户优势互补、多方盈利的良性发展局面,带动全县农户增收致富。
此外,按照“种、养、加、游、购、娱”一体化发展理念,坚持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连年在园区举办“柞水木耳文化节”,实施了柞水金米田园综合体、木耳观赏园、木耳小镇提升等一批休闲体验项目,开发了木耳美食10大类52个菜品,成功将核心区西川、金米两个园区核心区打造成AAA级旅游景区。
农旅融合+互联网让柞水木耳品牌影响力多了一个传播途径,金米村、老庵寺村、木耳小镇等地,已成为木耳主题旅游首选地,在实现木耳销售的同时增加了旅游收入。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挥着更大的驱动力。
下一步,园区将不断提升木耳价值链,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补齐产业园建设短板弱项,推进形成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成全国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小木耳”做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春风化雨般,催开了柞水国家农业产业园的绚丽之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铺展!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