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16:26:17
本期嘉宾:宋战胜,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服务专家、畜牧师,先后多次被农业科技报社、农林卫视等邀请为养殖技术培训讲师。主要从事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推广和科技培训等工作。
近日,新玉米陆续收获上市。此时,它的价位相对较低,不少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会选择采购、使用新玉米。但个别养殖户发现,秋季天气转凉,畜禽采食量适度回升,但畜禽却出现了拉稀等肠道疾病问题。
陕西华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服务专家、畜牧师宋战胜分析称,有一部分原因是食用了新玉米惹得祸。因此,他就新玉米在饲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供广大养殖朋友在使用新玉米时进行参考。
新玉米对畜禽的危害有哪些?
宋战胜说,个别养殖户对新玉米选择不当,以及饲养不到位,就会导致乳仔猪出现大面积拉稀的现象,部分大猪会出现消化不良和浅黄色饲料样粪便或不成型粪便的情况,毛色差乱、生长缓慢、料肉比增加等。
蛋(种)鸡则是采食量增加,消化率下降,粪便不成型甚至拉稀下痢、产蛋率下降、蛋壳蛋黄颜色变浅、蛋清稀薄、蛋重下降、料蛋比增高,粪蛋和脏蛋出现比率上升,脱毛现象,死淘率增加,种禽授精率和孵化率下降等。
肉禽和青年蛋禽会出现采食量增加、消化不良,饲料便,粪便稀薄下痢、生长缓慢、料肉比增高等。
造成不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宋战胜表示,由于新玉米中水分含量高,降低了饲料中能量及其他营养的浓度;其次,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偏高并因气候、虫害、晾晒贮存方式等影响易发生霉变,从而对畜禽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饲料用玉米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低于14%,粗蛋白含量不低于8%;在华北地区,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
饲料中过多的水分会破坏日粮中维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饲料中能量及其他营养的浓度,打破了日粮中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关系,从而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性腹泻。
同时,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储存5-6周后含量逐渐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变性,直链淀粉增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化率。
抗性淀粉消化率低,这会进一步降低新玉米所提供的能量,造成饲料中蛋白质相对增高。当能量不足时,机体会将蛋白质分解作为能量来使用,而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有毒的尿酸盐,尿酸盐会降低猪只体内的pH值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刺激动物肠道引起肠炎下痢、消化不良。
此外,受气候、虫害、晾晒贮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霉菌的衍生物霉菌毒素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靶器官功能,这就易出现动物采食量减少、饲料转换率降低、蛋或奶产量减少等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的用好新玉米?
宋战胜认为可以从加强新玉米的水分和质量控制、适度陈化后再使用、设置新玉米使用过渡期、平衡配方营养、优化新玉米加工工艺、科学选用饲料添加剂等6个方面着手,改善畜禽因采食新玉米而引起的肠道问题。
1、加强新玉米的水分和质量控制:按照玉米的容重分等级进行定价收购,严格控制新玉米水分在14%以下。收购过程中对新玉米进行过筛除杂清选,减少储藏和使用过程中易引起霉变的杂质、瘪粒和破碎粒的存在。
2、适度陈化后再使用:新玉米的后成熟时间应在1个月以上。经过后熟阶段后,新玉米所含的抗性淀粉会逐渐减少,非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逐渐上升,各种营养成分趋于稳定,并逐渐达到最佳饲喂效果
3、设置新玉米使用过渡期:在使用新玉米时可以考虑与高品质陈玉米混合过渡使用,逐渐增加新玉米使用量,避免直接使用新玉米而引起的动物应激反应。建议过渡期在15天以上。
4、平衡配方营养:使用新玉米时应测定玉米的实际水分含量,计算配方中实际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必要时可以添加油脂或葡萄糖来补足配方能量。特别注意的是,使用新玉米时不要过多加油,防止腹泻加重。
5、优化新玉米加工工艺: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通过调整新玉米粉碎粒度、调质温度、调质时间等方式有助于提高淀粉的糊化度,增强动物对其的消化利用率。同时,可以在全价粉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缩短使用时间。
6、科学选用饲料添加剂:可以选择对提高抗性淀粉消化率有一定作用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酶制剂,从而调节动物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发育。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