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 11:14:32
陕西省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中渭北旱塬区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灌区的粮食生产区,是陕西省主要的旱作农业区。然而该区降水量偏少、土壤瘠薄,但光热生产潜力大,是粮食产能提升的关键落脚点。
为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高渭北旱地粮食作物产量,助力渭北旱塬粮仓建设,在国家“十四五”旱农项目支持下。2024年10月7日,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任小龙教授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甘井镇北张庄、同堤防和型庄村三村交界处开展“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依托前期建立的“千亩方”示范田中的200亩核心示范地和90户技术示范户进行,发放农资、农机具及技术指导手册等100余件,用实际行动推进渭北旱塬区旱地小麦产能提升。
培训会上,任小龙分析了渭北旱塬区,特别是合阳县小麦生产的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团队成员蔡铁副教授围绕农田水分高效利用及产量提升,详细介绍了“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关键步骤和操作流程,并且针对农民所提出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答工作。在培训接近尾声之际,群众对此次培训所涵盖的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培训内容的认可与满意。
据了解,“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依托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在各类旱农项目支持下,通过几代人多年接力攻关,基于持续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过程中形成。
该技术集成地表V型沟汇聚降雨、有机培肥扩容增库蓄水、深松耕促进小麦根系纵向生长高效用水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关键技术参数,联合农机部门开发研制出“2BFG-18(9)(220)旱地小麦起垄施肥沟播一体机”,可一次完成旋耕、施肥、开沟、起垄、播种、覆土、镇压7道工序,实现降本增效、节水增产目标。
会后,任小龙表示,团队一直按照“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示范应用”的思路,以“技术形成一项,应用一项”的原则,多年来立足渭北旱塬,扎根生产一线,开展旱作农业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目前形成旱地作物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前期春玉米示范田现场测产的结果达到了预期,旱地春玉米增产技术攻关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团队以合阳县为窗口,继续进行旱地冬小麦、春玉米旱作节水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着力提升旱地作物单产和总产、助力建设渭北旱塬粮仓。
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甘井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工作人员及甘井镇旱地冬小麦种植户等15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通讯员:蔡耀辉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