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溧商协作唱响茶产业发展“六部曲”

2024-10-09 15:51:27   

中秋时节,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试马镇马泉山茶叶基地,一排排茶树抽芽吐绿,绿色的茶山一座连着一座。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一片片翠绿的茶园像一张张美丽的绿毯,铺满了层层叠叠的山峦。

近年来,商南县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机遇,依托商南资源禀赋和茶产业基础,持续加强茶叶种植,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精心打造知名品牌,深入推进茶旅融合,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业态功能更加丰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倾力打造区域闻名的“生态茶城”。

唱响规划“前奏曲”,产业集群不断扩大。商南过去的老茶园,大多位于高海拔地区,由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管理,经常遭遇冻害、干旱影响,且采摘难度大、人工成本高,在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溧水区对口帮扶商南县联络组立足当地土地、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综合考虑群众意愿、人力、交通、农旅融合等因素,科学规划布局茶产业基地,以高标准茶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三园一区”为核心,打造富水茶海公园、试马北茶小镇等茶产业基地,大力支持茶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推动全县茶产业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群发展。

唱响龙头“主题曲”,品牌效应日益增强。坚持将龙头企业培育作为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扶持御泉茗、满园香、沁园春、鸿德农林等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竞争能力,鼓励其推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品牌销售等模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先后引进了白茶、黄茶、龙井43等10余种优势品种,研发生产出绿茶、红茶、乌龙茶、茯砖茶、工艺白茶5大类20多种茶产品,注册商标20余个,以“商南泉茗”“商南白茶”等为代表的绿茶和以“秦园春”“秦岭红”为代表的红茶产品,连续多年获“国饮杯”“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系列产品多次亮相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香港、南京、杭州等国际、国内大型茶叶展览会。

唱响资金“配合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在安排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时,优先向茶产业发展倾斜,支持重点茶企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投入苏陕资金3520万元,帮助县茶叶联营公司、恩普农业、秦岭鹿茗等企业新建或改建高标准茶园近5000亩,在富水、城关、试马三大茶产业发展片区建设茶园产业路35公里,帮助满园香、天兰等茶企建设茶叶加工厂3000多平方米,建成了试马镇万亩茶叶基地、富水油坊岭、茶坊茶叶观光园、城关千亩有机茶示范基地及清洁化加工厂、十里坪镇李家湾茶叶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有效解决了县内茶企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唱响联农“交响曲”,增收渠道日益拓宽。在审核和实施苏陕协作项目过程中,坚持将联农带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把群众牢牢地镶嵌在茶产业链条上,引导从业者参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茶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创业赚“资金”、兑换补贴得“现金”,让周边群众通过“一地五金”实现多项收入,有效发挥苏陕项目对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带动作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唱响科技“奏鸣曲”,转型升级如虎添翼。加强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溧水区农技专家来商传授先进技术,实行帮带和示范,推动商南茶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以科技创新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依托中组部科技“组团式”帮扶,以高科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每年支持1-2家茶企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研发和生产茶树精油、茶饮品、茶多酚、茶食品、低氘水等茶衍生品,不断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延伸茶产业链条。帮助沁园春等企业开展茶叶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茶叶生产全过程可查、全方位可控、全区域可视,从“会”种茶向“慧”种茶转变,有效提升了茶园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唱响融合“协奏曲”,产业发展焕发活力。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思路,积极学习南方地区先进经验,引导众多经营主体将茶叶与旅游结合起来,依托茶产业发展采摘体验、研学旅游、非遗手工、民俗节庆等茶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了多个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园,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茶康养融合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富水茶旅融合示范园、城关茶旅康养示范园、试马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三大茶叶示范基地。在富水茶海公园打造了北门户区、茶马互市、斗茶广场等11个重要节点,精心规划了一批“望星空、赏花海、品茶香、观云海、享氧吧”等有特色的旅游业态,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走进商南慢生活、深体验。

通讯员 代绪刚 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冯玉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