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18:41:0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
当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走过90年光辉历程,正高昂奋进建校百年梦想新征程。作为“双一流”农林类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不断激发有组织科研的干劲、决心和能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新的科研组织范式助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教育家精神在矢志创新中生根发芽。
重实干科技报国,鼓足科研创新干劲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性、协同性推进的实践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以有组织科研的方式加以推进。
近年来,人文学院针对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平台、构建团队,每年100万元的经费,支持5个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建成学校首批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抓实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取得咨政报告获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批示,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重大成果;承担了陕西省4个县(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市、区)和三州三区脱贫攻坚调研等重大工作,学院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先后获得地方政府、中央机构来函致谢;担使命心有大我,推动师生在服务“三农”中使教育家精神深刻表达,极大鼓舞了师生干事创业热情。
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有组织的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对外合作以及新农科建设,赋能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围绕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三农”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平台作用,奔着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战略实施中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积极深化校地合作,在有效解决区域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科体系完善。
夯实内功底色,树牢攻坚克难决心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受到大数据、云计算等全新技术手段的冲击,知识生产方式发生重要变革。这既为哲学社会科技研究打破传统研究方法,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带来全新机遇与活力,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深化有组织科研要不断突破学科壁垒、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阻碍,注定不会是一路鲜花、一马平川,需要我们发扬历史传承、坚定必胜信心,不断攻坚克难,推进各项工作。
人文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着学科集体写作、集体攻坚重大成果的优良历史传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辛树帜、石声汉等前辈,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研究、整理出《禹贡新解》《齐民要术今释》等古农书专著,开创农史学科;八九十年代,邹德秀等老一辈学者克服“孔雀东南飞”等重重困难,创建了陕西省农村社会研究室,推动学校成为首届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学院按照“赛马比拼”“揭榜挂帅”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推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深化有组织科研做出了积极探索。
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有组织的科研,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动能,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坚持向下扎根,向上拔尖,甘于坐冷板凳,甘于“自找苦吃”,坚持开展“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和“长线”研究;要积极克服以往自由探索“单兵作战”的科研惯性,打破均衡化发展思维,聚焦未来乡村社会治理、数字治理等开展研究,构建有利于履行学科使命的有组织科研新形态;要扭转“五唯”评价倾向,更加强调“以质定文”以及成果的社会贡献度、价值塑造力,更加注重以团队为主、团队内部再评价的整体评价,构建更加有生命力的学术生态系统。
坚持创新引领,练强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人文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团队基础、育人基石抓起,以激发创新动力为根基,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教学科研团队需求为导向,精准育人,引进教授、副教授等30余人,新增省级人才3人次;深化“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培养特色,打造了“两经一专”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和“四个贯通”的研究生培养路径,被社会媒体誉为“探索了农林社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5项、省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取得省级一流本科专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重大突破;守初心立德树人,把育人成效作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以有组织的科研,不断增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能力,我们要持续深入开展咨政研究,不断提升政策建议的预见性、政策评价的精准性,推动研究成果的社会化传播,打造新型高端智库。要持续推进诸如在网络媒体平台持续爆火的“返乡观察”等大型社会调研活动,深入挖掘实践、参与实践,针对基层治理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要全面融入学校有组织对外合作,积极投身国别与区域研究、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助推学校将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助力推广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国方案”。
(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邵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