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14:18:54
10月25日—29日,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即将开幕,记者梳理往年盛会期间的采访笔记发现,每年的农高会,总有一批默默守护、陪伴农高会成长、壮大的人,其中不乏村书记的身影。
回顾1994年自己第一次参加首届农博会(农高会前身)的经历,马补奇感言:“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趁着农闲跟着父辈逛农高会买种子和树苗,会场内外人山人海,热闹异常,特别是新奇特的农产品让我目不暇接。”
30年后,已任杨陵区姜嫄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马补奇站在村集体经济太秋甜柿种植基地脸上写满了自信。这几天,马补奇正在为参展做最后的准备。“农高会是一个好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很多好经验,又可以推广我们村集体的太秋甜柿子。”
马补奇是土生土长的姜嫄村人,从回村的那天起,如何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就成为他心头时常思索的问题。
2019年,姜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姜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进太秋甜柿项目,并以村集体的名义,采购了一批太秋甜柿树苗,经过三年的试种植,目前180余亩太秋甜柿已经在姜嫄村扎根。2023年注册“姜嫄”商标,为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太秋甜柿,肉质鲜嫩酥脆,口感酥嫩脆甜,汁多味浓。它有哈蜜瓜、酥梨、雪莲果等风味,但却少有柿的味道,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几个的冲动,回味无穷。”马补齐介绍,太秋甜柿可以直接食用,吃起来像苹果和哈密瓜的味道,没有一点涩味。
近年来,姜嫄村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以太秋甜柿、文旅采摘、绿化苗木等产业为抓手,积极增强造血功能,打造出姜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致富之路。
马补奇说,下一步,姜嫄村需要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只有靠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才能真正让群众脱贫。他认为,太秋甜柿产业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包括基地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希望可以和村民们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富。
对于今年的农高会,马补奇充满期待。他除了推介姜嫄村的太秋甜柿子外,还将参加会期举办的全国名优土特产征集评选和推介,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提升“姜嫄”牌太秋甜柿子品牌知名度,拓展国内市场。
杨凌农高会举办30届以来,千余项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以及上千万新品种,通过这个平台传播辐射到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亿万农民从中受益。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李煜强 视频 胡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