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聚焦种业振兴,让科研成果形成现实生产力​——宝鸡市农科院强化使命担当持续推动大豆单产提升

2024-10-14 14:19:05   

金秋十月,菽藿满地,大地流金,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孝陵村的大豆田里,一眼望去,金黄饱满的大豆成熟待收。10月9日,宝豆10号百亩实收测产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C:\Users\abb\Desktop\20241012收豆子\微信图片_20241014093634.jpg

会上,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宝鸡市种子工作站、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孝陵村对前茬为小麦、采用扩行缩株机械化栽培技术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宝豆10号百亩生产田进行了大面积现场实收测产。

C:\Users\abb\Desktop\20241009测产会照片\微信图片_202410091727461.png

“经测算,实收面积26.7亩,收大豆鲜重7900公斤,籽粒水分含量13.5%,不计机收损失,按13%标准含水量折算,平均亩产达到294.2公斤。”通过专家组严格丈量、机械收获、过磅称重、去除杂质和水分测定后,专家组组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磊宣布了测产结果。“这个结果很是振奋!通过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化解关中西部地区气候冷凉造成的季节性撂荒,让大豆作物成为解决地方农业生产关键问题的先锋成为可能。”

C:\Users\abb\Desktop\20241009测产会照片\微信图片_202410091728072.png

取得高产的核心是品种。“宝豆10号在2022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大粒、高产、品质优、抗倒伏,适合机械化种植。”品种选育团队宝鸡市农科院豆类研究室主任屈洋告诉记者,宝豆10号属于大粒品种,品质优,符合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强,耐密植,增产潜力大。“继2022年实收亩产284.86公斤后,这是该品种首次在百亩实打实收取得亩产294.2公斤的好成绩。”

C:\Users\abb\Desktop\20241009测产会照片\微信图片_202410111735031.png

“适当增密是大豆高产的前提。”张磊研究员仔细在110亩的大豆田里走了一圈,“这田里,苗匀、苗齐,无倒伏,植株结荚密集,单株粒数少不了。这是从品种、播种技术、无人植保、农艺农机配套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的结果。”

C:\Users\abb\Desktop\20241009测产会照片\微信图片_20241010161417.png

喷涌而出的大豆,让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刘川川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玉米价格不好,种植效益不理想,按照今年大豆的产量和价格种植大豆效益真不错。”他告诉记者,“今年在宝鸡市农科院的指导下,通过良种良机良法配套,大豆取得了大丰收,明年准备继续加大种植规模。”

C:\Users\abb\Desktop\20241012收豆子\微信图片_20241014093632.jpg

季节性撂荒是由于关中西部部分地区气候冷凉导致的冬小麦收获后土地闲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宝鸡市农科院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延安综合试验站和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研究形成夏大豆扩行缩株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夏大豆“1234”高效栽培技术。“宝鸡市农科院系统研究了品种、密度、肥料、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后期催熟等田间管理关键技术,集成了良种+农机+良法协同配合的夏大豆田间管理技术体系。”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延安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延安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梁福琴说。

C:\Users\abb\Desktop\20241009测产会照片\微信图片_202410111735101.png

“科研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宝鸡市农科院强化地市级农科院的使命担当,始终致力于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让科研成果形成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农业生产。2024年,该院在陇县、金台、岐山、凤翔、渭南、西安、商洛、汉中、榆林等多地建立大豆展示示范田。以高产品种宝豆10号为核心,配合宝豆6号和宝豆1519,采用夏大豆扩行缩株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夏大豆“1234”高效栽培技术,形成良种良机良法配套,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豆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化解省、市农业生产关键问题,让科研成果变成田间地头现实生产力,让大豆种植户提单产增效益。

屈洋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欢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