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10:05:02
新集镇位于南郑区西北部,始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31.89平方公里,辖29个村(社区)6.3万人。辖区平原、丘陵、山川等多种地形并貌,汉黎公路、新勉公路、西成高铁穿境而过,濂水河、黄家河、杨城河三水环绕,是南郑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小汉中”“面皮之乡”“鲈鱼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锚定“工业强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生态靓镇、平安稳镇”目标定位,加速推动新集与中心城区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产业发展一体协同,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加大项目引育力度。农业产业孵化链项目已形成油菜制种、特色水产、肉牛繁育加工、食用菌蔬菜四大子链。总投资额2000余万元的富民种业研发中心项目,依托制种油菜产业禀赋,将带动新集周边五镇建设1.2万余亩杂交油菜制种基地,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增收1000万元。围绕特色水产链,华山沟水库已建立大水域集约化示范基地,年产出加州鲈鱼35万斤、产值700余万;新集社区养殖水体2万立方米正在建设中,可年产各品种规格苗500多万尾,成品鱼100余万斤,辐射带动3500余人次就近务工,实现集体经济分红20万元以上。
肉牛养殖、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集种养、休闲、体验、产销、旅游为一体的园区经济模式初步形成,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同时,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总投资7.33亿元的二门精品骨料生产项目顺利投产运行,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自主招引到总投资3520万元的汇来思矿业物流园项目落户新集,可解决1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全镇已培育规上企业1家,限上商贸企业2家,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6个、完成投资1.0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80万元,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稳向好。
锚定绿色生态新目标 乡村面貌加速焕新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推进秦巴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压实河湖长制、林(山)长制、田长制工作责任,对辖区企业、养殖场和河道沟渠等区域全面督导检查90余次,全面整治“秦巴五乱”“河湖四乱”、乱占耕地、黑臭水体等环保问题,强化水源污染、森林防火、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实施路域环境整治、庭院环境提升、田园环境美化、道路硬化亮化行动,今年累计动用机械、车辆80余次,出动人员5800余人次,依法拆除残垣断壁2处,治理生活物资乱堆乱放300余处,清理河道沟渠10余公里、生活垃圾150余吨,投资400万元建设通组道路9.2公里,完成村道安防工程28.4公里,安装路灯370盏,累计评选出“净美庭院”4780户,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美”到“全域美”。
顺应群众新期盼 民生福祉升温提质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完善巩固衔接五项责任捆绑机制,整合镇村帮扶干部,对全镇2917户已脱贫户、170户三类户和12809户一般农户全面落实“点对点”联系服务。为27名脱贫户子女发放“雨露计划”补助共8.1万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33万元,投资411万元实施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落实健全孤儿、残疾人、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有效运行。
以“一约五会”为载体,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累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200余人,全面倡导勤劳致富、勤俭致富社会新风尚,遏制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管好用好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电影下乡334场次、文艺汇演12场次,加强非遗社火保护,积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准划分一级网格395个、二级网格1329个,“一站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03起,“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推进扫黑除恶、电信反诈常态化,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为群众幸福“加码”。(刘小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