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15:12:39
10月27日,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旱区种业创新发展交流对接活动陕西杨凌举行。会上,崖洲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陈凡代表中国植物表型组学联盟为西北农林农林科技大学授牌。
此举旨在推动引领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未来,将使育种效率提高10倍以上,育种周期缩短一半,成为我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加速器。
在活动主旨演讲环节,陈凡做了题为《种子精准设计与智造》的报告,重点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从提升旱区土地利用率、未来农业发展对种子的核心要求、种子迭代升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等方面展开分享,并提出精准设计育种、育种5.0、表型组学技术等概念。
在陈凡看来,从传统的杂交培育,到目前的精准育种,种业体系中的技术迭代最为关键。未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技术”形成技术融合,将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陈凡认为,从传统驯化到杂交育种的转变,再到基因工程、分子设计育种、精准设计育种,便是为了增产、减投、减损。如何来设计?这就需要依据环境跟目标来实现,实现从遗传学到分子生物学到基因组学,再到合成生物学。
我国育种技术发展过程已从育种1.0时代依赖表型观察的经验性育种,育种2.0时代依赖统计与遗传的实验性育种,育种3.0时代依赖分子标记与转基因生物育种,育种4.0时代依赖定向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与改造育种。未来的育种5.0时代,则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依托,采用基于基因组选择模型的表型预测,结合基因改造技术,实现智能决策,以“AI+BT+DT”技术融合为基本特征。
陈凡表示,必须从经验的育种变成信息、数字、人工智能化的决策育种,更多的是学科交叉,农学、植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等,运用基因组学,通过“种子精准设计与智造”引领育种新跨越。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郭媛媛 李煜强